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曾培炎、傅莹、杨为民等关于“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形势分析,探讨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第二部分选取了等多位知名智库学者如魏礼群、郑新立、李德水、王军、徐洪才等关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重要发展问题作了初步规划;第三部分为会议讨论成果汇编,论及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发展新动
本书是在总结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科学考察"--经济社会科学考察课题工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进行中国北方地区(14省市区)及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贝加尔湖地区、蒙古国2000-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演化及其对策研究,以及建立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南北样带
在历经多年“挤压式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从2013年起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增长态势持续承压,外部舆论形势亦出现了“盛衰急转”。为应对这些新变化,中国正在升级其自身发展逻辑,希冀以此既让经济结构调整顺利、通畅,又找到新的高质量、精细化增长点。 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本书作者针对上述话题,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引起全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本书以通俗易
本书对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区划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北方沿海地区生态经济地域分异规律;在对北方沿海地区进行生态经济区划的前提下,找出各生态经济区所面临的问题,在分析不同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征和矛盾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及重点产业的选择,提出不同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模式与对策,为北
反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来,中国政府和民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反贫困而努力奋斗。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反贫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机遇。《反贫困:社会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以反贫困的超前视角,对当今的反贫困予以高度概括,正面回答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作者提出了关
《首都发展报告2015》是全面分析和研究首都区域发展的综合性报告,主要包括了:1.结合改革开放、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内外部环境变化,总结首都人口、经济、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划分出首都城市发展历经的各个阶段及特征。2、对经济总量与结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详细探讨首都北京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基于跨越式发展的兵团“三化”协调发展研究》首先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出发,通过“三化”(工业化、农业化、城镇现代化)协调发展对兵团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三化”发展的历程及其发展的现状分析,初步探讨“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协同推进面临的挑战,然后以系统协调的理论出发,通过构建“三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大国的地区战略是由战略目标或方向与维持和推进战略目标的手段共同构成的。本书首先将对中美两国丝绸之路提出的进程加以描述,其次将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和官方发布的信息,对中美两国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目标或方向、实施路径进行比较,以此明确大国的地区战略走向,再次将重点对美国丝绸之路倡议对中国的战略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将为中国“一带一
中俄地区合作指的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区域合作,该区域的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区域的合作研究揭示了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合作中的客观规律。在《中俄地区合作新模式的区域效应》一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通过开展以技术贸易为先导的产业合作,共同构建中俄地方国际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