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中日古代美学与文论文献中提炼选取了十八组美辞,包括文、道、心、气、诚、情·人情、理·理窟、慰、幽玄、物哀·感物、物纷、寂、侘、俳谐等,运用比较语义学方法,以考(文献学上的考据、考证)为基础,以论(理论分析与建构)为旨归,揭示中日美辞在各层面上的复杂关联与民族特性,并有助于建构作为区域美学的东亚美学和东方美学。
本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论学科,选取三千余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原文,采用逐一“点评”的方式,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六大关键词予以涵养,挖掘其中蕴藏着的核心价值观丰厚资源,为其培育、践行和传播提供理论资源与话语支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前言部分是对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总体把握,侧重于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史的梳理;总绪论部分厘清了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念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重点部分为第三部分,该部分对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深入分析,侧重于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的主题思想与创作特色的探索。具体来说,本部分分五个章节深入分析了艾
拉丁美洲大陆富有神秘色彩。据说越是贫瘠的土地越能孕育非凡的著作,当代拉美文学亦真亦幻,波澜诡谲,千姿百态,每一部作品都绝对能带你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拉美并非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发地,但它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却令世界瞩目。具有创新精神的拉美作家用自己带有浓郁加勒比地区特色的后现代主义创作风格,再造了一个
俄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短短30年内悄然萌生、迅速崛起和急速消疲的过程,但它填补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的空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普遍的自我想象、内在世界的焦虑和欲望,其思想意识和诗学特征也为后来的新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创作经验。本书旨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采用编年史手段,对不同时期的俄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梳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论》揭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用真实与虚构交织的文本,有效地表现了后现代人类经验,在解构、颠覆虚构世界的同时,重建一个承认差异,尊敬他者,可持续发展的真实的世界。多克特罗用多元变化的叙事技巧和多样杂糅的文本结构表现后现代左翼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制度,追求社会公正。德里罗的系列小说表现了美国消费主义、精神
唐诗是美好的。观花时满心欢喜,读诗后满口留香。在唐诗里,红颜多情、才子风流、将士勇猛、隐士绝尘。这些诗人多情而又伤感,梦幻却也真实。在唐诗里,诗人的生活简单而又丰盈。比如聚会、比如相思、比如送别、比如重逢、比如孤独。诗人们用短暂的生命、凝练的文字,记录下能够穿越千年却依然打动我们的诗篇,这是一场神奇的遇见。作者结合自己
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且正确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国古典文学英译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可以帮助外国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和辉煌成就,从而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继而实现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本书选择了一百首
文学卷共收录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20位教师的34篇论文。在论文择选过程中,为了呈现学术研究的传承与代际关系,对离退休教师的论文择选2-4篇,从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调任到其他岗位教师的论文择选2篇,目前仍在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的教师一律择选1篇。文学卷所收录的论文,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书是一本通过细节来研究《红楼梦》人物与内涵的图书。本书解析了《红楼梦》中“风月宝鉴”“骷髅”“假作真时真亦假”等事件所传的达生命体验进行了解析,通过《红楼梦》中的很多“细”节来分析生活原生态场景中的“细”人、“细”事、“细”物、“细”景等,揭示了封建社会、贾家铺张浪费、人物只求个人私利的背景下,贾家由盛而衰走向分崩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