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江苏省为例.综合应用人口社会学、计量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进行集成研究,在构建人口系统发展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储蓄一消费、社会保障及老龄产业等经济社会重要领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相关政策建议。本书适合高校、社会科学院、政府等部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国家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于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现低碳转型是未来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三角地区能源与低碳转型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转型升级为背景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还能延续吗?《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基于增长源泉的研究》以坚实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数据估算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经济增长源泉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研究发现,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1952~2007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要素作用和外部效应的双重功能;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本书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应地、分主题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若干重要议题;最终,
本书试图告诉读者:低碳经济不是经济,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博弈,是标准之争。既然是标准之争,则结果只有一个:赢家通吃。如何避免被赢家通吃构成了中国低碳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本书的研究任务。鉴于此,本书对英国、美国、日本、欧盟等的内部低碳刺激政策、能源高效使用引导政策以及低碳城市建设实践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主
本书遵循“回顾—总结—分析—展望”的结构体例,对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回顾了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并从产业规模及区域分布、资源循环利用分类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角度分析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再次,从产业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全面深入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重塑发展新格局》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为案例,探讨区域一体化的特殊形式——同城化发展——的内涵及意义,构建同城化发展规划编制的方法体系,以期丰富区域规划编制理论和方法,并为高效科学的同城化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增长的尖锐挑战。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之际,《中国转型: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之道》从广阔的宏观与国际视野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结构问题与挑战做了清晰地论述,探讨,并结合现代经济前沿理论与国际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独到与深刻的政策建议,
《区域创新与生态效率革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德老工业基地‘技术进步资源效率’创新模式比较研究”的成果。《区域创新与生态效率革命》通过中国各省市的实证比较和建模分析,研究区域创新的体系结构、运行动力、效率,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轨迹、布局调整等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可持
本书结合国内外的国土规划理论和实践,详细论述了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开展了国土规划的战略分析、国土规划的指标测度、国土资源开发禀赋评价及优势分析、高新技术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探索研究;阐述了新时期国内规划的模式与程序、国土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模型、国土规划重大项目布局方法、国土规划方案的编制及其评价与选择,以及国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