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悠久历史及丰富内涵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根脉。本书针对我国干旱环境下土遗址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工艺、保护调查、保护加固技术和效果评价等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深入探讨了我国土遗址的历史起源、建造工艺及分类、传统材料的特性,形成了土遗址快速测绘、现状调查、室
本书是作者对云南中老边界一个阿卡人(哈尼族支系)村寨的橡胶种植的民族志研究。伴随着半个世纪的橡胶种植,使得曾经的雨林变成了胶林,给阿卡人带来了金钱,也带来了外面的人和世界,并伴随着欢乐、烦恼和争吵。
阳泉市郊区是太行山革命老区的组成部分。早在1926年1月,中共太原地委就派郊区荫营镇三泉村的甄华到阳泉开展活动,发展党员,领导农民运动,并且由甄华担任中共平定县特别支部书记。该支部也是中共阳泉地区成立早的党组织。从党组织的初步创建到土地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从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到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从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
本刊以武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及其城市形成发展所依托的主要区域为研究空间,刊发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和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术性、应用性、综合性并重。为武汉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措施提供合理的参考,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贡献,为地方学、城市学研究探索创新的理论和方
《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选取100位著名共产党员科学家的入党志愿材料及其先进事迹,展现了以钱学森、严济慈等为代表的党员科学家们践行入党誓词,发挥党员科学家先锋模范作用,忠党爱国、献身科学、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伟大情怀和感人事迹,以激励新时代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高举忠党爱国的奋斗旗帜,弘扬科学家精神,赓续
文物保护制度是当代中国重要国家制度之一,更是现代民族国家普遍施行的制度。《市场、观念与国家: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制度的形成(1840-1934)》探讨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制度创建和变迁的历史,主要从清季以来传统国内古物市场和国际古物市场的接轨、传统古物观念变迁和新式研究机构兴起三方面入手,通过梳理史实,分析市场、观念、学者群
《冲击与调适:长江中游商代文化与社会演进的考古学观察》对长江中游地区商代考古遗存进行了系统梳理,构建起区域文化发展的时空框架,通过多维视角对长江中游商代社会形态及长江中游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原与南方地区文化互动所显示的商王朝与周边地区的政治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书主要讲述了秦皇岛市海港区作为革命老区创建、发展的艰难历程,全书分为区情概览、革命历程、探索发展、改革发展、向全面小康奋进、革命烈士名录、大事记七个篇章。再现了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为了民族、民主革命事业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本书极具地方特色。编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征集了大量地情资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科学严谨
本书阐述了2019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建议。本书共分为五章,章介绍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第二章介绍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结构框架、指标解释以及计算方法,分析2018年和2019年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情况;第三章通过纵向对比,就2010-2019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遥感技术方法与应用》基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遥感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从文明探源对空间信息技术需求、考古目标遥感探测技术与方法以及遗址(群)空间分析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遥感技术方法与应用》综合分析了遗址的光谱特征、热信息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及遗址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