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第7辑,主要由9篇文章组成,主要由9篇文章组成,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历程与重大成就、制造业服务化成本效应与比较优势增进、政府数字关注与企业数字创新、数据跨境流动限制性政策的贸易成本效应、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城市信用体系改革对创业水平的影响、空间干预政策与区域经济韧性、行政区划调整与“双子星”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转型与
本书是由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编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概况与协调性均衡发展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样本量覆盖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研究成果较具实践指导意义,有一定出版价值。本报告的创新之处在于,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长江经济带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水平展开多方位的科学测度与系统分析。报告构建了由协
《新形势下中非经济合作研究》一书探究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国际形势变化背景下如何深化经济层面合作这一问题。该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中非能源资源合作、中非投资合作、中非蓝色经济合作四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运行特征,“不确定”大概是最好的注脚。 本书旨在向读者呈现一名中国经济学人和资深财经专栏作家对“萧条经济学”再度回归的担忧,对求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的战略思考。全书共分四篇14章:第一篇主要阐释“萧条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包括经济达尔文主义导致的新危害、疫情之下大国的
当前,在我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本书重点研究如何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等问题。本书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得省部级**批示及相关部门采纳的调研咨询报告,相关内容为推动新兴信息技
“通过规划引领发展、化解挑战。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发展、实现发展的成功经验。”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趋势、掌握历史主动”为主线,探究“五年规划”的理论资源、制度逻辑、总体原则及基本经验。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结合,以世界发展规划“
本书的调研截止于2020年12月,以“四川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稳定脱贫机制和模式的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9YJA840023)成果为主要内容。令人振奋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如今,绝对贫困在我国已经成为过去式,已经成为历史。对历史的探究总有意义和价值,本书分7个章节对四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2015年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议程,呼吁全球各国采取务实行动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简称SDGs)而努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旨在以地方试点示范探索可持续发展问题系统解决方案,为国内同类地区可
这是一本深入研究、剖析、解读、建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样本案例的智库成果。全面梳理重庆市江津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多来的主要成效,系统总结其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的高质量发展经验,提炼擘画江津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和特色路径,丰富国内外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次中心城市培育等有关
本书在分析效率导向、规模导向和公平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前两种导向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公平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是可行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基于公平导向的绿色发展理论的现存生产方式和现存生活方式变革路径;分析了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基础变革、信息传递方式变革、资源能源体系变革、社会组织结构变革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