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公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标准规范,可帮助职场人员提高个人职业素养,使其能合乎礼仪,自如得体地面对上级、同事、合作伙伴以及外国友人,在不同类型的公务场合中展现出完美出众的职业风采,顺利地取得事业的成功。全书图文并茂,并在相应位置配以相关的视频资料,便于读者更好地、更准确地掌握公务礼仪细节。本书可作为各机关和企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一书全面回顾了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成果。 本书主要分为成果展示和研究论文两大部分:成果展示包括“万年”、“慧眼”、“巧手”、“芳华”和“永宝”五个章节,通过全国10个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文物,系统地展示了我国文物
本书全面收集和梳理了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北方地区殉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地区的差异。首先,本书将中国北方地区的殉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所在地区、考古学文化、墓地中的墓葬形制、共存随葬品以及埋葬位置等背景中进行研究,以便探讨殉牲现象背后的行为模式和生业方式。其次,对于近些
《学于自然有道:严复科学思想研究》在梳理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以严复科学思想为主题展开研究。首先从科学文化东渐的角度分析了严复科学思想形成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系统阐释了严复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并对应这三部分分别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更为根本的哲学理论或更为具体的思想观点,即进化主义思想、科学主义思想和实证主义思想;在此基
本书以现代金银细金工艺技术为基础,对国内考古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是将工艺与文物相结合论述的一部著作。全书在概述了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史和金银开采提取的历史之后,分别论述了现代金银开采与提纯,贵金属及合金物化性能、加工方法与检测,以及花丝、实镶、錾刻、焊接、變金、烧蓝、镶嵌宝石等工艺在出土文物上所见的痕迹,最后介绍了一些国外
《史地》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集刊,传承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史地学报》的文脉,2017年创刊。《史地》的定位是跨学科、跨时代、跨区域的史地综合研究,侧重理论思考与实证相结合的大文章。所设栏目有史学前言理论争鸣历史、人文地理跨境民族国家关系海洋史跨文化研究考古学教学与人才培养读书
本书为2018年10月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举办的第二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论文选编,也是“宁波文物考古研究丛书”系列的第五本论文汇集。书中刊载的27篇文章,内容涉及近年来国内外水下考古的**成果与发展趋势、管理体系与行业规范、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以及水下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与研究利用、“海上丝绸之路”与传统造
《考古人生》是继2017年出版的《走进考古》之后杨育彬先生又一本回忆续录。本书除少量几篇涉及乡愁童年、生活经历、农村“社教”和参加救灾活动的内容之外,大部分篇幅都是关于文物考古工作往事的回忆,包括大型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发掘,重大学术会议的记述,考古研究课题的诠释,学术专著、考古报告、研究论文的编写,中外文化和学术交流等。
也门(Yemen)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东邻阿曼,北接沙特阿拉伯,西临红海,南濒亚丁湾、阿拉伯海,隔曼德海峡与厄立特里亚和吉布提相望,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出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也门自古以来为东西方交通要道,曾是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和香料之路的起始点。也门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中
记录的重要意义是在反思过程中提供佐证。学术记录在今天被标示为报告书,想为读者提供新的学术活动记录。这本书就是201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边疆学理论创新与发展高层学术会议的记录。从2013年首本《中国当代边疆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到2021年这本《中国边疆学理论创新与发展报告(2019)》,粗略但清晰地记录了中国边疆理论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