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聚合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的专家资源,综合了国际科技合作的诸多成果。 本报告主题是“‘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着重介绍了“一带一路”联合抗击新冠疫情的研究进展,涵盖了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如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等),内容涉及生物、环境、经
本书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等,从技能专长、工作经验、教育背景等提出个体人力资本测量模型。构建了一个包括总体规模指数、经费收支指数和教学条件指数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方法和ArcGIS等技术对我国2011-2019年31个省市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和时空变化
本书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东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编撰。本书以“共同富裕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与学生教育获得”“乡村教育振兴与学校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振兴的理论探索”“乡村教育振兴的国际经验”五个子议题构成,系统回应了如何进一步夯实乡村教育根基以推进乡村
本书立足于中国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这一给定条件,以新时代背景条件下的创新实践为指针,在对流行的均衡理论范式框架方法的审视前提下,进行范式框架方法的重构。通过对异质主体的非均等性分权、非对等性分利及非效率性分化的微观机制进行非均衡分析,在对契约政府及其份权制衡分利的政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的异质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本书是2020年申报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之一,聚焦于中国贫困治理的宏观结构与历史演进过程,共分为10章,第1~5章围绕中外贫困治理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贫困治理理论,中国贫困治理的目标、原则、维度、结构及其演进行了详述;第6~9章介绍了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直到目前的贫困治理情况,第10章总结了
“丝路文明交往研究”栏目下共三篇文章,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一带一路”相关历史,其中《从文明交往视角研究“和平与文化“的丝绸之路》一文基于具体案例阐述了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问题;《“万里茶道”与中蒙俄人文共同体建设》一文指出,盘活“万里茶道”历史资源,已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应重视其蒙古段
本书在分析效率导向、规模导向和公平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前两种导向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公平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是可行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基于公平导向的绿色发展理论的现存生产方式和现存生活方式变革路径;分析了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基础变革、信息传递方式变革、资源能源体系变革、社会组织结构变革四个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展望未来,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技术将对新时代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本书在对颠覆性技术和先进能源科技领域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文本挖掘和专家评分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重点围绕能源领域若干典型颠覆性技术领域和主题,对其演变进程和颠覆性影响等
江北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程中勇于探索、先行先试,致力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标。本书以江北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江北新区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并提出一
“经济每月谈”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研讨活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秉承“创新、求实、睿智、兼容”的理念,自2009年7月,每月举行一次“经济每月谈”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就社会关注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2022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世界经济与大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