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评价就不可能有科学的管理,评价事业在推进我国各项现代化事业繁荣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评价事业的发展状况开展评价研究既可以为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和工作者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也可以促进评价学界的自我反思。《BR》本书构建了我国评价事业发展研究的科学计量分析框架,基于对论文、学术图书、课题、政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支撑国家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促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推动国际科研交流合作的国之重器,是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随着前沿研究领域对设施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性能不断突破原有技术的极限,正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多组织采取措施积极鼓励有利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但仍有许多员工不愿意和同事们分享他们特有的知识和技能。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对知识隐藏的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知识型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隐藏严重阻碍了知识、信息或技能在组织内部的扩散,这种行为直接损害了知识型组织的创造力
《科技评价方法与应用》围绕科技评价这一研究热点,对相关理论、概念、方法和实践应用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具体包括科技评价的含义、国际科技评价、定量评价指标、科研机构评价、科学家评价、科学学大数据科技评价等方面。《科技评价方法与应用》是实践应用导向的专著,收录了笔者团队在近年来开展的有关科技评价研究实践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部分代
《中国科技政策蓝皮书2021》是以研究报告形式公开出版的年度科技政策蓝皮书,《中国科技政策蓝皮书.2021》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科技政策实践,综合运用了ROSTCM、CiteSpace及PMC等政策文本分析工具和文本可视化研究方法,依据经典政策工具理论,从总体国家及主要部委区域专项四个维度
本书抽取科睿唯安WebofScience数据库中自然科学领域2010~2019年的198个学科文献数据,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学科组的划分,从学科、学科组和总体三个层面将上述学科文献数据进行归类,以学科为基本单元构建人才指数,进行学科层面的文献计量分析;在学科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组的划分,对应汇总相
本书基于从incoPat平台检索的1985~2018年中国全部发明授权专利数据,从多个维度对我国的专利价值和专利运营(以中国电网公司为例)情况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产学研三种类型申请人在技术分类-专利价值度、地域-专利价值度、时间-专利价值度等多种专利价值度维度下的差异和发展趋势。之后聚焦具体企业,从时间-技术领域、空间-
本书探讨了晚清(1840—1912年)72年间大量引进西学、本土科技发生剧变的过程。前4章论述我国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医学、力学、电学、数学等的发展史,以蒸汽机、电气照明、有线电报、摄影术为例,详论引进西方技术的艰难历程。后4章陈述本土工业和传统工艺的困境,集中讨论晚清科学技术发展、与日本和朝鲜的学术互动、西方科学
科研信息化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在2016年正式将科研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总体发展战略。本书首先概述科研信息化的概念及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内涵与外延,阐述科研范式的变革、科研信息化的演进以及新型科研创新单元的产生发展;随后,通过梳理国内外科研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项目部署
学习情境创设是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深度融合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习者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信息化学习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科学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科学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本书对信息化学习情境支持下的科学学习理论基础、创设要素、创设原则及模式进行综合性讨论和总结,从科学概念学习、科学问题学习和科学探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