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国风水彩作品,将近百首古诗词的场景再现,展示了作者强大的水彩画创作能力,旨在激发读者寻回古诗词的记忆.读者可通过水彩画的欣赏和训练,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书中画面精美卓越,令人赞叹;教程部分清晰明确,步骤细致,读者可轻松跟画,并且成就一幅幅完成度很高的水彩佳作。 本书适合对国风水彩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
本书主要探讨文体间的交互关系。明代既是词体文学的低谷期,又是戏曲的辉煌时代,二者同为音乐文学,长期交融共生。大量词作寄生于戏曲中,并承担“开场”等特定的结构功能或情节功能,这类词作具有相当可观的文学价值和词史意义。
本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诗歌“一观两翼”的语言问题,主要探讨当代诗歌语言观,以及诗歌语义、结构层面的四个问题和文体、功能层面的四个问题,**限度破除对诗歌语言的认识误区,探索当代诗学研究的新思路,致力于跨学科交叉研究,深度推进语言学、符号学、哲学等领域的语言理论和方法在诗学研究中的应用,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诗学
本书选择了100首精美的唐诗,分为经典的十类题材,加以重新的诠释。其中既有对春花秋月等自然风物的细心描摹,又有登山临水时的深情咏叹,更有面对历史古迹时的深沉反思,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唐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对十类诗歌的解读中,既可以感知到唐代诗人们五彩斑斓的诗性生活,开阔自己的历史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接受
天台山(tiāntāishān)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城北,自古即为名山,为修行人所看好。作者通过对《全唐诗》中与天台山相关诗歌的整理发现,有150多位诗人的400多首诗涉及此山。诗作者要么是亲自到过,如孟浩然、李白、元稹等人,要么是闻名而作,如李峤、张说、杜甫等人。本书对唐朝文人钟爱天台山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涉及天台山
《曲律》由叶长海解读,原著者为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戏曲作家王骥德。原著《曲律》是一部经过精心构思的曲学专著,其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远远胜过明代以前的任何曲论著作。《曲律》论述全面,自成体系。全书共四十章,从结构框架上看包括绪论、分论、杂论及附论四个部分。本书原文以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所收《曲律
本书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抽丝剥茧,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讲述白帝天王故事的,为何会如此讲述,以及由此带来的叙事演变。本书认为,白帝天王故事源于宋代靖州杨氏的“北地天王”祖先记忆,后随部分杨氏族人向今湘西地区的迁徙传入当地,经元明清时期地方社会的进一步开发而流传开来,形成日益多元的故事版本。白帝天王叙事从“祖先记
本书精选了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献,基本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文化思考。这些思考涉及文类的观念、创作的流派、理论问题的争论,以及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家自述。本书对中国科幻创作理念的生成和发展、重要问题的思考和争论脉络、流派的诞生和延续等进行了很好梳理。本书还邀请了正在高校中进行教学的青年学
由顾之京、高献红据叶嘉莹先生听顾随课笔记整理编订的《驼庵诗话》问世已历三十载。这部著作是从叶嘉莹先生的笔记中摘录、编排出来的,内容涉及文学理论、诗学理论、对中国诗歌的总体看法,以及对自诗、骚以降迄于王国维等众多历代著名诗词作家的精要的评论,尤以唐诗、宋词部分为重。虽然都是片段性的文字,但其观点却极为精彩扼要,读之令人思
本书是母题、意象研究与文化学研究相结合的一次尝试,撷取古今中外民间口头文学和文人书面文学文本中的十七类马意象为研究对象,在史诗、谚语、诗词歌赋、笔记小说等文体间自由穿行,集中展现了马母题意象文学的文字魅力和文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本书试图全面呈现马母题意象中所蕴含的北方游牧□□所独有的审美心态、文化记忆和生命意识,进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