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书系统介绍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背景与意义、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与清单制管理的国内外经验与实践,基于四川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
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生态安全的首要基础。本书对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论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典型金属资源(铁、铜、铝)的循环利用现状、典型金属资源产品(电视机、电冰箱)的循环利用案例以及典型行业(建筑行业、机械行业)金属资源铁的循环利用实
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极具中国特色,而且已成为全球共识。本书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进行理论梳理与实证分析,内容包括生态文明与示范区创建的理论脉络,政府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与行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国际经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
作者坚守黄河治理一线30余年,针对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长期致力于治河基本理论与重大水利工程设计运用技术研究。本书是作者于2017年以来在深入认识黄河下游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行业视角,回应社会、学界对宽滩多沙河流治理的诸多疑虑,逐步形成的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思考、理论探索和试点规划实
《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卷科学基础》共13章,在回顾前三次报告中有关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的发展和认知的基础上,主要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个圈层出发,评估了各圈层变化的结论。《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卷科学基础》系统阐述了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大气成分与大气环境变化、天气气候事件变化、东
《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二卷上领域和行业影响、脆弱性与适应》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中国重点领域与主要行业的影响进行评估,重点聚焦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冰冻圈、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农业、旅游、交通、能源和制造业、人居环境、人群健康和重大工程等的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方面。根据已有文献和研究的程度,有些影响具有
《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二卷下区域影响、脆弱性与适应》在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上游、粤港澳大湾区、台湾和福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以及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各地区和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和未来风险,归纳、总结并提出
《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三卷减缓》共包括13章,涵盖了近期气候变化减缓的主要议题。《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三卷减缓》对2012年以来国内国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估,反映了的研究进展。《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三卷减缓》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和驱动力,排放情景和路径转型,主要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是我国政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然而,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面向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本底特征、生态服务需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需求,以佛山市顺德区为案例,系统梳理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勘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咨询项目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的主要研究总结。《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江苏省高质量协调发展为主线,在总结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启示的基础上,开展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生态资产的评估,分析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