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已经连续出版近20年了,每年的报告都聚焦重大社会议题,邀请相关领域重要的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以其权威性和时效性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具备了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本报告聚焦中国的健康事业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原因有二:一是健康已经成为当前国民最为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尤其是新医改实行以来中国医疗
大学教职员工是近代新职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学界现有研究多关注其思想动态、政治诉求和个人发展等,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尤其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生活水平与阶层结构研究还不充分。鉴于此,本书以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学校)中的教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在描述其群体构成、职业、教育和生活的同时,量化分析其生活水平和阶层结构。研究表明清华教
《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借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城乡社区治理”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总体效率与影响因素以及项目效率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不仅从实证层面对我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问题进行了回应,也为解决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问题、提升城乡社
本书主编单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民族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划分出“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主编王亚南。本书为新增的民生指数报告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擅长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我国民生消费需求进行评价排名。“中国民生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研究
本书主编单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民族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划分出“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主编王亚南。王亚南主编的三本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均为“文化蓝皮
本书介绍了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涉及互联网本身的发展特点、产业形态、舆论场塑造和网络安全问题;展现了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风险,涵盖政治、舆论、社会、经济等领域。本书通过对互联网规律的解读、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大量具体事例的总结与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互联网规律、引导互联网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老龄化成为全球性热点议题。21世纪伊始,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并迅速发展,其中数量庞大的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尤为值得关注,他们的养老状况、服务需求和现有养老体系供给之间的差距,已成为明显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社会转型中,必须积极面对并获得政策和行动的有效回应。《中国农村空巢老人公益导航》是针对农村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核心化,老年照料逐渐从私人领域溢至公共领域,从文化道德层面转向政策制度层面,成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共服务的老年照料不仅要追求可及性,亦要注重公平性。本书在梳理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公共服务利用模型和健康公平理论,结合中国老年照料特点,构建与收入相关的老年照料利用均等性分析框架。服务
从2000开始,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泰康、万科等首批企业进入高端养老领域。近几年更是迎来了养老地产的爆发期,大量地产、保险基金和大健康相关企业纷纷有意向布局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项目。本书系统地阐述中国式CCRC的全流程开发模式,包括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分析,CCRC的发展历程与理念,CCRC
中国女性文化(2020年第1辑·总第2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