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樟子松苗木强化入手,详细介绍了樟子松高效外生菌根菌的筛选、外生菌根菌对樟子松的接种效应、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对樟子松最佳接种方式筛选、“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绿木霉”体系的性能评价、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对樟子松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共培养条件下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产酶的诱导效应,以及大田应用等内容,初步探索出
作为一名以园艺植物考察采集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博物学家,从1911年至1956年约45年的时间内,他在中国西南及毗邻的缅北和阿萨姆地区进行了22次植物考察采集活动。本书在梳理金敦·沃德一生的植物考察基础上,以他1911年、1913~1914年以及1921~1922年三次考察为中心,整理他对三江并流地区的生态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2006~2015年全球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上升了1.53℃,未来几十年可能呈现加速上升趋势。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用地不断增加,这深刻改变了地表景观及植被碳循环过程,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碳平衡及气候稳定也具有重要影响。《城市扩张及气候变化对植被活动的影响研究》开
中国西南地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可食用的和有毒的容易混淆,正确鉴别至关重要。本书简要介绍了该区地理环境与真菌资源、毒菌中毒预防与治疗方法和蘑菇基本术语,记载了该区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共计312种,每种提供个体彩图、重要特征描述、生态分布及可食或有毒信息。
本书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疆试点项目的阿勒泰与和田地区中药资源普查队在2012年、2017年、2018年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编辑而成,是《新疆特色药用资源图谱I》的补充。本书共收录126种(含变种、亚种)新疆阿杨泰地区与和田地区的特色药用植物,并精选了能客观反映植物资源特点的400多幅照片。本书采用图片与文字紧
本卷记载了宁波地区野生和习见栽培的种子植物(酢浆草科—山茱萸科)53科181属423种(其中5杂交种)4亚种40变种3变型44品种,每种植物均配备特征图片,同时有科名、属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生境、主要用途等文字说明。
《宁夏植物图鉴》(共4卷)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宁夏植物区系的专业图鉴。本卷(4)共收集宁夏维管植物26科、134属、544种(包括种下等级),在内容上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科属分类、形态特征、产地和生境,同时借助彩色图片对每种植物的生境、叶、花和果等特征进行了全面展示,弥补传统植物志的不足,便于读
本书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新疆北部(天山以北)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共1602种(含29亚种,28变种),隶属于104科、569属。其中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有825种(含种下分类等级),占书中物种总数的51.5%;中国特有种80种(含12变种),其中新疆特有种64种(含9变种);新疆新记录10种,其中5种为我国新记录;编著者近
《荒漠植物大气水汽吸收利用》以中国西北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水文学、气象学、同位素和荧光示踪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了解不同荒漠植物大气水汽吸收现象,探讨非饱和大气湿度条件下植物大气水汽吸收的边界条件,分析水汽由叶到茎(不同茎级)再到根的传输过程与利用量,建立水汽吸收量估算模型,进而估算生长
本教材是《植物生物技术》(第二版)(张献龙主编)的配套实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3个模块:分子标记技术与基因定位、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植物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设计综合实验,以达到加强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通过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大局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