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因素是多元的,如何从主要影响因素入手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作者采用行动研究范式,将行动和研究双重活动结合,遵循“行动干预——理论建构——行动干预——理论建构”的循环上升路径,以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借鉴社会心理学理论,通过文献、访谈、参与式观察、比较研究、个案分析等方法,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一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存在认知有待提升、职业情感容易波动、职业意志较为薄弱、职业行为有待调整等问题;二是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职业认知、
本科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本科教育之于该场域中人的意义、逻辑起点和核心旨归是什么?大学本科教育应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什么基础?新时期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我国高校本科教育近些年来针对数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有哪些创新探索和成效?围绕这几个主题,本书对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理念与实
当前,国内高校教学科研失衡,教学评价问题诸多。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了教师教学学术思潮,并在国家和高校层面通过建立教学发展中心、教育教学联盟等方式进行教育改革。本书以教学学术的内涵与属性特征为核心,以教学过程公开化,教学成果公开、分享交流和接受批评质疑为评价依据,以观念、知识、交流与反思等为内容维度,从教师自我、同行、学
"本书立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刻学习新时代安全观。在内容选择上,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在教材中加入贴近时代原则的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引导学生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现实危害的正确认识,并力求找到案例中的规律,揭示特点规律,提出解决方法,培养大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滞后和自洽性不足等问题,提出实现话语协同的思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提供支撑;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协同,从“灌输论”“情感论”“盐论”等视角加以论证;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内外育人机制协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干部的职责定位分工、工作方式方
本书收集整理了河北工业大学58位教师(课程团队)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每个教学案例从课程简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施方案三方面展现了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积极
本书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集。对学校建设过程中的思想转变、学生教育、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本书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主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分析。理论探索涉及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职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色定位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规划。实践案例以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为基点,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进行构思,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
本书以芬兰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发展实践为例,从组织创新的视角,以组织合法性理论、权变理论以及制度企业家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组织创新制度化的分析框架,对芬兰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功能确立的制度动因、科研组织模式的演变以及科研组织创新制度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书中通过访谈、现场观察以及档案分析等途径获取的一手资料,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