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第8集)》内容较为丰富,涉及日本、黎巴嫩、印裔英国籍等几位作家作品的介绍,印度、中东等文学的介绍,对作家的访谈(翻译),伊朗女性小说写作发展进程等。文章整体来说积淀较深,题材也比较宽阔,有助于我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学。东方文学是世界历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近代殖民话语权的影响,东方文学一直不
诗的语言*为精炼,*能表达人们丰富的想象与情感,也*能生动地反映时代和社会风俗。赵静、张有志编*的《日本近现代诗歌管窥》围绕着明治维新后,活跃在日本诗坛上,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八位诗人,对五十七首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探讨。这些诗篇内容广泛,体裁多样,风格清新,语言质朴优美,为了解日本明治、大正和昭和的时代背景与社
《他者眼光与海外视角》主要内容是搜集编选具有国际视野的、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影响与传播有关的研究文献,以总结梳理近年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与世界性影响的状况。该书内容包括:一、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学的传播问题;二、关于汉语写作的国际性与世界性意义的探讨;三、境外学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文献;四、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文献;五
《寻找文学的新可能——联合文学课堂》所收文字由80后著名学者杨庆祥、多位作家、编辑及学生的专题讨论整理而成。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他们讨论了蒋一谈《透明》、徐则臣《耶路撒冷》、老村《骚土》、文珍《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李敬泽《致理想读者》、李少君《自然集》、房伟《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等文本,视野涉及文学写作与社会现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讲述的是20世纪中国革命大叙事中六位经典作家的小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从1917到1949到“文革”结束,在巨大的历史转折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身世起伏心境曲折?他们的日常起居、读书写作是怎样的?又是如何被卷入纷繁的社会事务?如果忘掉这些
《般吉姆小说选集》共收入般吉姆的六部小说:《月华》、《克里什那康陀的遗嘱》、《印蒂拉》、《毒树》、《拉达兰妮》、《拉吉辛赫》。其中,《毒树》为已故的石真译女士翻译的,几十年前也曾出版;《拉达兰妮》为已故的黄志坤译,曾经在《世界文学》上发表过。《印蒂拉》和《拉达兰妮》为中篇小说,其余四部为长篇小说。译者选译的上述六部小说
《新中国新闻报道史暨代表作研究》致力于分析1949年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为重大的新闻报道代表作,在对新闻作品本身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的同时,在广阔的历史视角和社会背景下,分析重大新闻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把握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场域中新闻生产的规律。本书按历史逻辑分为四编,分别是:**编:理想照射下的新闻;第二编:"启蒙"话语中
巴金《随想录》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高峰”,在于它是“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把心交给读者”是巴金“抒真情”方式*显著的体现。《随想录》对内传播影响力在于批判“极左”思潮,启蒙国人灵魂;真诚忏悔救人心,文学救世救社会。巴金《随想录》对外传播影响力在于,巴金作品研究成为中外文化互为流播的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
俄国19世纪唯美主义文学包括文学理论与诗歌创作两个方面,在19世纪后期的俄国文坛曾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也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文学成就在20世纪又对俄国诗歌尤其是现代派诗歌、"静派"诗歌和形式主义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论在我国、西方还是俄罗斯,这一课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