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超常增长的“突变”是怎么引发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如何影响城市和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型到高质量发展面临怎样的风险与挑战?•如何把“危机”变成独特的机会?•如何从“反常识”的货币视角理解大国博弈?……《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是厦门大学赵燕菁教
本书针对我国创新主体动力不足及创新生态建设尚不完备等问题,构建了科技创新治理促进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提升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面向治理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治理改革方向,为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快形成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提供了决策参考。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年度经济预测报告。本书根据2022年的各种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经济景气分析、投入产出技术等对2022年我国经济的不同层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对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主要经济变量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全书由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行业经济景气分析与预测和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研究室联合共建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重大科技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视角研究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一批科技前沿动态、科技决策参考和科技智库报告。本书所集结的文章中,既有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
本书以新时代十年(2012~2022年)为时间跨度,收集、整理和甄选了此期间发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的500多篇学术论文,对其进行主题归类和深入剖析,进而对新时代十年国内学者关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对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全书共七个专题,依次为“两个毫不动摇”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
本书共有6大部分,分别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区域协调6篇。每部分结合当前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对本篇主题从第三方智库视角进行战略解读与落实策略研究。紧随其后为精选案例,每篇10~20个不等,从不同的视角筛选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特色的案例,以记述的方式呈现,最后总结案例可借鉴经验,以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见证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辽宁最早建成全国重化工业基地、创造出众多的“全国第一”的辉煌,比较优势凸显。但改革开放后,辽宁经历了老工业基地衰退的阵痛,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时代辽宁振兴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果充分发挥辽宁的
本书从现代国家与其边缘的互动关系出发,从地理政治、空间格局、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社会心态等方面对1872~1949年的兰州城市发展进行了深入考察。近代兰州从“秦西极边郡”到“中国中心”的转变,鲜活展现了边缘社会参与和推动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实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向自觉转变的集中体现。“兰州中心说”也是对中国广大西部
本书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立足新发展理念,将生态经济学理论、系统耦合理论等经典理论与黄河流域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子系统出发,构建黄河流域发展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动态监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黄河流域发展指数情况,以全面、客观反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