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眼光与海外视角》主要内容是搜集编选具有国际视野的、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影响与传播有关的研究文献,以总结梳理近年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国际与世界性影响的状况。该书内容包括:一、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学的传播问题;二、关于汉语写作的国际性与世界性意义的探讨;三、境外学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文献;四、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文献;五
《寻找文学的新可能——联合文学课堂》所收文字由80后著名学者杨庆祥、多位作家、编辑及学生的专题讨论整理而成。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他们讨论了蒋一谈《透明》、徐则臣《耶路撒冷》、老村《骚土》、文珍《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李敬泽《致理想读者》、李少君《自然集》、房伟《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等文本,视野涉及文学写作与社会现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讲述的是20世纪中国革命大叙事中六位经典作家的小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从1917到1949到“文革”结束,在巨大的历史转折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身世起伏心境曲折?他们的日常起居、读书写作是怎样的?又是如何被卷入纷繁的社会事务?如果忘掉这些
本书主要从现代性的角度切入中国先锋文学乃至新时期文学,从理论源头和创作实践上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了独到的梳理。本书是国内**早系统分析当代先锋派文学的著作,也是**早探讨了如今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几乎成为常识的后现代性问题,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引用率**高的著作之一。多年来,它的敏感与精辟,锐气与生动,始终引起当代文学研究
本书呈现了一位学人独坐书房一隅,读尽家藏书的精神坚守,含英咀华里的思想喷吐,敝帚自珍中的情感抚慰,顾影自怜下的心灵抗拒。本书通过对当今50位著名学人著述系统、细腻、精致的解读,探讨了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群落隐秘的心灵悸动,微妙的情感颤动,崎岖的思想路径,多姿的生命色彩,是一部个性化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
《人·现代·传统--近30年人文试点及其文学投影》基于作者对近30年来中国人文学科研究整体格局的把握与内在逻辑的梳理,诉诸具体现象与个案的分析,内容涉及人、现代、传统、文学、鲁迅等议题,试图通过在整合背景下对具体对象的深入剖析,呈现近30年人文景观的宏观格局与微观肌理。
"文学经典读本系列"从文学的角度,以文学的方式,帮助大、中学生和一般读者提升语文训练和人文修养。具体编写以文学经典为中心,选名家名作,力图通过有线的选文凸显一条文学史的线索,一种文化传统,一个"层累"的过程。书前有总的导言,每篇选文前有编者撰写的作家作品概论和述评,后有思考题、拓展阅读文献。《古代文学经典读本》为古代文
"文学经典读本系列"从文学的角度,以文学的方式,帮助大、中学生和一般读者提升语文训练和人文修养。具体编写以文学经典为中心,选名家名作,力图通过有线的选文凸显一条文学史的线索,一种文化传统,一个"层累"的过程。书前有总的导言,每篇选文前有编者撰写的作家作品概论和述评,后有思考题、拓展阅读文献。《现代文学经典读本》为现代文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述》以"文学中的城市"这一概念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1949-1976时间内城市题材文学的特征及其特殊的现代性表达。一、对1949-1976年间的城市题材文学进行背景研究,梳理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城市形象与现代性叙写,分析这些因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并与其他时段文学中的相关内容相比较。二、题材和主题研究
问学鸿爪拾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