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三十几位陕西隐士进行考察,从商朝末期的太伯、仲雍、吕尚等开始,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李颙。既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也探讨他们的学术思想、性格心理,更关注他们的隐逸行为、隐逸品格对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桑原骘藏是日本著名的唐宋史研究专家,一生著述丰富,其中《唐宋贸易港研究》《蒲寿庚考》《唐宋元时代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是桑氏宋史研究的代表作,影响很大。其中《蒲寿庚考》分五章,《唐宋贸易港研究》分四个专题,《唐宋元时代中西交通史》分"考证"和"本文"两大部分,是研究唐宋元时期中西交通的力作。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制度的产生、内容以及变迁,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内容繁多,涉及哲学、历史、道德、祭祀、文艺、习俗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哲理名言、警句,精辟而意义深刻,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对《礼记》进行了解译,对艰深晦涩的文字注音、解释,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并应用
大连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丰富,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大连地区经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两次洗劫,先后沦为俄国和日本的殖民地,至今仍留下大量的战争遗迹和碑刻。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馆藏碑刻以大连地区的碑刻为主,馆藏碑刻种类繁多,独具特色,地域文化突出;馆藏碑刻样式丰富,造型美观,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馆藏碑刻碑文中不乏有
青铜卮出现在春秋早期偏早,流行于春秋中晚期,战国后期逐渐消失。它在春秋中晚期的墓葬组合中占有重要位置。以研究现状而言,青铜卮的研究多侧重某一具体问题的讨论,对青铜卮的整体研究只在一些通论性质的著作当中有所论及,尚未有专门论著。而且青铜卮作为青铜器文化的一部分,其形制、纹饰、铭文、器物组合关系的研究成果均可与其他器物相互
坦桑尼亚全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于1964年4月26日合并建立,初称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1964年10月24日改为现名。改国名前,举行过全国选国名评选活动,*后内阁选中坦桑尼亚,坦桑尼亚一词分别由代表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的词头Tan与Zan,加上斯瓦希里语名词自拉丁语借用的意指地名的后缀一i
本书是我社集刊《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第2辑,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主编为陈秀武。本辑作者仍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各篇文章主要围绕伪满时期,日本政府或机构与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政治领域的活动展开论述。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文化与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徜徉于古都街头,随处可见历代的建筑,在这些建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历史建筑之美又体现在何处?打开《晨钟暮鼓》,作者会如数家珍般将这些典故向您娓娓道来。
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古城是2010年由孟加拉国考古学家发现的,2013年,孟加拉国考古学家首次在纳提什瓦(Nateshwar)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14年12月~2018年1月,中国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阿格拉厦·毗诃罗普尔(AgrasharVikrampur)基金会聘请的欧提亚·欧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
"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波兰佛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由中国首都博物馆与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共同主办。该展以17世纪下半叶为时间线索,以"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为背景,展现了西里西亚地区巴洛克艺术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复苏。展览共展出了76件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藏的西里西亚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作,所有展品都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