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2022)》中提出的“碳循环系统-过程管理”双视角,优化了体现八个低碳建设维度(能源结构、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城市居民、水域碳汇、森林碳汇、绿地碳汇与低碳技术)与五个低碳建设环节(规划、实施、检查、结果与反馈)的矩阵型诊断指标体系。本书展示了作者团队开发的数字化诊断系统,帮助挖掘诊断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转型发展过程复杂多样,建立起了跨空间尺度上物质流、能量流等复杂的社会生态关联关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和高强度工业化的一系列挑战,全球开始探索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路径,深入协调时空尺度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全方位生态关系。本书在对当前全球的社会生态系统转型、转型分析框架和多学科研究
生态网络具有减缓生境破碎化的负面影响、促进基因交流和物种迁移的重要功能,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种工具或框架,也是治理国土空间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重要生态节点的破坏极易引发生态网络的级联失效,从而导致区域生态安全风险。本书以全境位于黄河流域的省级行政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典型区,探索
生态环境问题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我国跨行政区的地理形态分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区际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协调与联动现象。因而,如何平衡不同地区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不同地区的生态、经济等利益,是生态补偿必须正视的问题。本书在分析区际生态补偿模式、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区际生态补偿各方利益博弈进行分析,建立区际生态
本书从地理信息科学视角出发,利用地理学思维和计算机技术,深入探讨生态文明模式的调查、分类与应用,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本书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文明模式调查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模式的概念与分类,设计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模式调查与挖掘的创新思路与方法,阐述了中国生态文明模式数据库建
当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与农业中得以快速应用,中国在无人机遥感硬件与算法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了总结已有成果、推进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该领域的深度应用,本书系统梳理和介绍了可用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无人机与传感器、基本原理与方法、典型生态系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应用案例。本书较全面的总结了当前中国在无人机遥感硬件与算法领域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文献及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本书坚持“以
本书从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关系入手,建立了一套具有平衡态意义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由国家、地区到丝路沿线,定量分析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和食物消费水平;从人粮平衡到人地平衡,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承载密度到承载状态,系统揭示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其时序变化规律,并针对重点区域和
本书以香溪河库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线,应用现代监测技术,监测典型支流环境现状,调查消落带、沉积物、水体、植物群落各污染物的分布,讨论氮、磷、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典型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污染来源及内源污染的汇聚再释放机理;评估了香溪河库湾的生态风险;通过调查植物群落富集重金属特征和室内试验,探讨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
《地球三极:脆弱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以地球三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系统总结了地球三极地区未来气候、冰冻圈灾害、陆地水与生态、海域环境、三极SDG大数据平台、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产品等方面的昀新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当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系统总结了地球三极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短板效应与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