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长江水文泥沙分析管理系统平台和数据挖掘技术,在改进泥沙测验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翔实而系统的实地调查、水文泥沙监测及空间遥感等海量数据,分析长江上游泥沙时空变化特征,全面筛查泥沙变化的影响因素,量化降水、水土保持、水库拦沙等主要因子对长江上游泥沙变化的贡献率,阐明长江上游在人为与自然双重驱动力作用下泥沙输移的
黄河以水少沙多著称于世,天然时期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a(陕县水文站,1919~1959年)。但是,2000~2020年,黄河实测输沙量只有2.45亿t/a,其减少程度远超过20世纪的任何时期。在此背景下,由于黄河输沙量受河(沟)道工程拦沙影响,而工程拦沙属不可持续减沙,黄土高原的实际产沙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成为黄河水安
《黄河水沙联合调度关键问题与实践》在充分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和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分析了黄河中下游来水来沙特性,提出了水沙预测方法,分析了高含沙洪水的运动特征,研究了高含沙洪水的“揭河底”机理,建立了水库泥沙淤积神经网络快速预测模型,研究了水库排沙和异重流调度、水库汛期浑水发电与优化
泥沙资源利用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潜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巨大。黄河泥沙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利用的主要原因除时机不成熟之外,其利用方向和途径不够明确,缺少处理与利用成套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和良性运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开展"黄河泥沙资源利用成套技术与示范"研究意义重大。多年以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黄
本书与2012年出版的《长江河口水沙输运》为姐妹篇,《长江河口水沙输运》一书,着重对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而本书重点而又客观地对近20多年来流域水沙发生较大变化和河口大型工程实施的背景下,河口水体悬沙浓度和泥沙输运过程、河槽和潮滩冲淤变化进行研究并加于总结编写成此书。全书内容大体上包括简要介绍国内外近
本书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沙漠宽谷河道水沙关系变化及驱动机理”(2011CB403303)等多项科技计划资助下,遵循“信息平台构建—变化过程辨识—驱动机理揭示—响应效果评价”的研究思路,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实体模型控制试验、野外定位观测、理论推演和非线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研发水沙变化趋势评估技术
《黄河泥沙粗细分治的理论与实践》是论述黄河治理决策方面的专著,共11章,两个附录。在分析研究黄河来水来沙特性、低温输沙特性和粗泥沙运动特性的基础上,阐明黄河冲积平原河段纵横断面变化的趋向、河道游荡的成因以及不游荡的缘由,进而提出黄河中游河道对粗泥沙进行时空调节的机理。通过研究自排沙廊道输沙特性及螺旋流流场特征,认识到自
《河流水沙生态综合管理》主要阐述了河流管理和运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探讨了在河流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动态关系,如植被-侵蚀、泥沙输移-河床演变以及河口演变与管理等问题,并详细论述了河流综合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管理策略,提出了河流健康的评价体系。首次推导出了植被-侵蚀动力学方程,引入了植被-侵蚀状态图,并在不同流域得到应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