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交通地理学与工业地理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分析港口运输职能分异与腹地工业发展,尤其着重分析港口运输与重化企业的联动模式及机制。重点以港口为研究对象,量化判别港口运输职能分异的空间特征,总结其演变规律;考察各种专业化运输职能的演变路径,重点基于供需路径考察其区域差异与地域关系;刻画各类腹地重化企业的发展格局与演变规
本书尝试以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家现代意义的社会企业民生轮船公司为历史个案,在具体的历史时期中考察其领导人卢作孚等所倡导的现代集团生活建设方案与历史实践,探寻其构建职业共同体的过程对于在职业纽带之上培育社会群力、打造社会团结与建设现代国家之积极意义。从职业共同体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民生公司在很大程度上
本书重点是写晚明时期环中国福建等地与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作者详细描写了这一时代环球贸易体系初成阶段,中国巨大的生产力为世界所知,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对华贸易的情况。并分析了中国来自闽粤江浙的华商积极开拓到日本和东南亚的国际贸易,引导中国商品输出的原因。
《大航海时代的台湾海峡与周边世界》是一部以中国海商为线索的东亚海洋史,共分四卷,分别叙述了明代前期的华商与贸易、晚明环台湾海峡区域与周边世界的概况,并分析了晚明时期环台海区域的泉漳模式以及明末清初东亚的发展与危机。此次先出版的*卷《海隅的波澜:明代前期的华商与南海贸易》,研究郑和远航及明代前期闽粤交界处海商崛起的过程。
构建港口经济圈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时代特征。2006年,*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到宁波港调研考察时就提出,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港口经济、大桥经济、海洋经济、生态经济相得益彰的优势,积极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构建港口经济圈,是促进我国沿海港口城市在对接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路(21世
后金融危机引发的海运需求萎缩与港口前期建设过度,导致我国港口产能过剩日益凸显,科学解决港口产能过剩问题关乎港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书围绕港口战略管理中的这一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综合分析中国和全球航海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基于TEII综合集成预测方法论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基础,建立预测模型,
全球化浪潮下,航运网络的互联互通是全球化的重要支撑。本书在回顾与总结学术史的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和GIS空间技术,研究中国航运网络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首先考察全球、中同沿海和长江沿岸的航运网络格局、枢纽节点、航线组织、社团结构等,进而重点研究城市、腹地与航运网络之间的关系,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的策略对航运网络格局的影响,
《我国海运业船舶技术人员状况调查报告》是我国首次在海运领域对船舶技术人员进行大面积抽样调查,目的是通过对船舶技术人员大面积抽样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地反映他们的基本现状;深入剖析船舶技术人员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真实反映他们的需求、意见和愿景;根据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港航后勤服务要素空间组织研究
《招商局历史与创新发展》为2017年10月26-27日由招商局史研究会、*******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举办的“招商局历史与创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入学术论文30余篇,内容涉及招商局和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国产业的变迁、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企业文化建设等主题,是为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