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中国历代钱币经典著作《泉志》(南宋洪遵撰)的新编,采用经典注译和拓展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对古代钱币的发展及特点进行详细讲解。
本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空有之争”指空宗与有宗的争论,一般特指中观派与唯识派的论争,从佛教思想的发展来看,又不仅限于此,而是贯穿于佛教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 印度佛教时期,空有之争表现在佛教内部各宗之间的互相论争,包括经部与有部、上座部与大众部、中观宗与有部、中观宗与唯识宗等,各部都互相指斥空有而表现为
《雄安研究》为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版块,汇集学术界关于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社会动态、应用对策等*研究成果。栏目设置包括文脉传承、雄安历史、白洋淀文化、社会风俗、雄安环境、社会调查、新区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应用对策等。《雄安研究》的创刊,可以系统梳理雄安历史文化的脉络,在新区建设中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
本书通过具体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已有的关于和氏璧的文献史料,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外交、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综合研究分析,结合玉璧的类型和特征、功用和寓意、形制演变、纹饰及含义、材质和产地等综合考证,推论和氏璧的材质以及归落何处。
本书在清理理论资源、已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从国家、社会两个层面,从科学、政治、法律、教育、性别等角度考察有宋一代之身体史,对宋人自然身体和社会身体提供了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本书推开了一扇宋史研究新窗,驻足于此,可以看到从其他角度看不到的宋代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新特征。换言之,通过考察宋代社会打在“身体”上的烙印
《唐史论集》选录作者近40年以来关于唐史的研究论文37篇,内容涉及唐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史籍考释诸多方面,重点探讨唐代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对唐代使职及其财政三司使、唐前期地方监察制度、贞观时期法律思想、唐河南道漕运路线、唐代乡和乡官等问题,有深入的发掘和论证。论文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文字简练。集末附9篇非唐史文
《清史论丛》坚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促进清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凡是对有关清史的某一问题确有认真研究,哪怕这种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但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都尽量予以发表。文章字数一般不作限制。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该集刊的重要特色。该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本书是对我国日记体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名山游记部分的新编,以经典注译和拓展内容,图文结合地介绍了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游览名山时所经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记景、记人、记事,展现了明末各地的风土人情。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深厚而丰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但成都还缺乏一部兼具完整性、系统性、资料性、科学性、典藏性、权威性和实用性,集历史文化大成的工具书。《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一书,从先秦至民国,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方方面面,贯穿历史与现实,勾勒出成都发展历程的轮廓,全面反映成都学研
本书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敦煌、新疆、西藏等地出土汉藏文献、金石碑铭、汉藏传世史籍等对唐前期吐蕃在河陇地区的进出与军政建制、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节度使、都督、部落、部落使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中反映的汉藏文化交流问题做一些考察辨析,以说明自己的见解,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将吐蕃统治河陇西域历史和这一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