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对我国子囊菌门真菌中的肉座菌科进行了全面的形态学和系统分类研究,记录该科6属244种,其中包括木霉属211种;对科和属的国内外分类研究概况进行了评述,提供了每个种的形态描述、图示和必要的讨论、中国已知种的分属检索表以及部分属的分种检索表。上述类群主要为潮湿林区中植物残体、腐殖质层、土壤等基物中的腐生真菌,部分寄生于
本书是研究团队在长期野外工作和多年定位试验监测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部分,收录了六盘山主要植物108科422属900余种,选用较为全面并能真实反映六盘山地区不同森林植被地带的重要植物千余幅照片,采用图片与文字紧密结合的形式,全面描述了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与生态特性。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对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外来入侵植物概述,包括定义、危害性及危害现状介绍;第二部分,成都市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包括物种名称、主要特征、原产地、生境偏好、危害特性、危害等级、主要用途和传播方式等信息,每种均附有生境和植物特征精美彩图。
由于气孔控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优化气孔的开闭可有效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气孔调控对农业生产和全球气候演化有深刻的影响。本书共11章,涵盖气孔研究的简要历史、气孔形态分布和气孔发育、气孔运动信号转导、保卫细胞代谢、气孔免疫、气孔与农业生产及气孔研究方法等内容。各章在总结整理研究进展的同时,引用原始实验图片
《植物显微图解》是与《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显微技术》配套使用的参考教材和工具书。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被子植物,第二篇孢子植物,第三篇裸子植物。书中选用显微图片来诠释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展示了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特征与结构原貌。全书共有彩色显微图片700余幅,包括主要农作物、油料作物、观赏植物、果蔬林木等植物
《药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包括绪论和十二个项目,即药用植物组培快繁实验室规划设计,培养基及其配制,无菌技术,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壮苗生根培养与炼苗、移栽,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无毒苗生产技术,无糖培养及非试管快繁技术,药用植物细胞工程,药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发以及常用药用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通过学习,学
《宁夏植物图鉴》(共4卷)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宁夏植物区系的专业图鉴。本卷(3)共收集宁夏维管植物52科、178属、459种(包括种下等级),在内容上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科属分类、形态特征、产地和生境,同时借助彩色图片对每种植物的生境、叶、花和果等特征进行了全面展示,弥补传统植物志的不足,便于读
本志收录蒙山苔藓植物55科122属332种2亚种7变种,包括山东新记录科1个和新记录属2个;描述了每个物种的主要特征;编制了中英文分属和分种检索表;列出了引证标本信息;收录了每个物种的接受名、基原异名以及在我国曾被广泛使用的异名;绘制了绝大部分种类的墨线图;拍摄了部分种类的生境照片。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第12卷2分册)记载了泛喜马拉雅地区野生的莎草科薹草属共245种,隶属50个组,其中新名称1个,新亚种1个,新组合7个,59个新异名,还对54个名称进行了后选模式标定。每种植物均有名称、文献出处、模式标本信息、形态描述、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信息,并附有线条图114帧。是迄今为止该地区内最为详尽的薹草属分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的重要项目。第19卷6分册是《泛喜马拉雅植物志》豆科部分第一个出版的卷册,是作者基于国内外大量标本的比较研究及原始文献的考证,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而完成的。其中,描述了豆科83种,隶属于14属,5族,提出2个新异名,对14个名称指定了候选模式,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