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方法之一。《社区社会工作》(第二版)突出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从理论与实务两个层面,对社区社会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集理论性、专业性及操作性于一体。本书详细介绍了社区的概念与功能、社区社会工作的内涵目标、历史演进、理论基础、价值体系、工作模式、方法技巧以及社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社区照顾、
21世纪将是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时代。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6.15%,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规模达到4.25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8285万人,人口老龄化率将快速升至31.12%,中国将成为世界老龄化程度*的国家之一。在劳动年龄人口
"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理清养老照护和医疗护理的服务项目,并以老人需求变化为核心。但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在提供的服务内容上,存在着"医养服务"边界界定不清、接收的服务对象定位不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未细分、缺乏机构间转诊渠道、以及忽视失能老人在养老服务需求上的特殊性等问题。而在管理机制中还存在着医养结合的
本书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课题组在天津、哈尔滨、重庆、南宁、济南、太原、南昌、武汉、长沙、昆明、兰州、福州12个城市进行的养老机构专题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以及在东、中、西部公办养老机构转制试点集中的北京、浙江、湖北、四川进行的典型调研与深度访谈等资料,深入探讨了我国公办养老转制的相关概念、认真梳理
2017年中国残障观察报告首先总结呈现了2017年度中国残障领域发展全貌。就融合教育领域进行了残障行动研究。本年度报告*的亮点在于对中国残障事业发展的某些领域进行了历史脉络的梳理,兼有资料工具书的作用。在《报告》基础上,设立残障观察丛书,每年度定期出版该类别的内容,形成更为完整的布局,这是第二本在我社出版的残障观察丛书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层次逐步提升,需求构成更加丰富,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城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对接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创新体系,同时更好地承接公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现代化生活方式。《新时期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研究》就城市公共交通、公
中国农村调查村庄调查报告类主要是以村庄为单位进行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以此了解我国不同类型的村庄形态及其变迁实态。第二辑长江区域村庄调查收录长江区域家户村庄的调查报告内容。通过考察村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及村庄政治形态与实态,展现村庄的历史发展变迁,深
随着我国产业转移过程的不断推进,其对劳动力就业形势变化的影响不断深入,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就业总量在地理空间的重新分布,同时对劳动力就业的不同维度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就业技能等。本书稿主要针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展开相关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经济学模型法以及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
本刊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合作,邀请清华大学在校博士生团队编辑出版。该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