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和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指导开展“互联网+”、“放管服”等一系列实践改革,推动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助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本书以需求导向的数字治理服务创新为理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对政府网站建设、移动政务的发展、政务热线的转
本书根据村庄保存的文本资料和笔者深入村庄内部观察、访谈与体验得到的真实素材,复原了坎村互助基金会26年的历程,解释了村民何以能长期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市场、政府和志愿机制等外部力量都不愿涉足或无法有效治理的领域——村民信贷资金需求问题;探究了利益输送怎样引导村民合作以及如何以利益输送为契机组建村民长期合作治理组织的问题;
本书详细论述了民国初期(1912~1916)袁世凯政府下各行政部门的成立过程、组织架构、人事调整及发展演变,根据需要也涉及晚清政府及袁世凯帝制结束后的相关内容。书中分别对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教育、司法共七个行政部门进行研究,最后对行政各部演变所反映出的民初社会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以往学界对袁世凯统制时期的认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意识形态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为倡导和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到现实生活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发现和描述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会同新华网、腾讯网研究院联合发起“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本书即为第五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获奖论文的合集,内容涉及“斜杠青年”、长江退捕渔民、代耕农、新生代妈妈等社会群体,真实反映
本书从我国政治建设实际出发,把历史回顾、文本分析、现状透视、资料引证、理论探求有机贯通起来,在理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战略地位、显著成就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政治实体、政治结构、政治功能、政治环境、政治发展、政治价值等基本问题,是对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国家、中华文化
本书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3P(即绩效、职位和报酬)理论,从利益视角解析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变革对基层公务员形成激励的内在机理,并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运行模型。全面客观分析了传统的职务与职级对应制度具有的积极和消极功能,重点阐述了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创新过程、主体要素、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通过广泛考察新制度的实施
人类社会未来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政治、技术、经济、治理因素和环境急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本书讨论了数字时代如何以数字技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保护国家总体安全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深入实际,调查并总结社会工作宏观与微观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论文不仅代表了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社会工作教育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的现实关怀,而且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促进新时期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
本书综合运用了党史党建、政治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将“问题意识”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实践的回应上,颇有创新地选择将凸显社会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年公务员群体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深入探讨青年公务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内在特征,有针对性、多层次地提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