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第五辑)
本书分为风化风行风尚风格好青年,中南造五个部分,多方位、多层次地生动诠释中南文化。通过对校训校风和文化载体的解读,阐释中南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化育作用;以图表的形式,列举了中南大学近三年见义勇为的典型案例,描述事件人物在平凡生活中的形象;收录学校授予三起救人事件人物为道德风尚标兵的表彰决定,记述了表彰会盛况;讲述
《中华文化通识》是一本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素养的基本入门书。与《中华文化通志》相呼应,《中国文化通识》应运而生。《中华文化通志》十典百卷,体系宏大,研究精深。本书是专门为大众读者编写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读物,它针对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量身打造,将中华传统文华按专题分门别类,从宏观层面讲解系统知识,资料详实却不引用大段资料
本书在介绍越南的地理环境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基础上,引申出越南文化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内涵与特点,逐一介绍了越南的族群人口、历史传承、宗教信仰、历法节庆民俗、衣食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医药、出版、传媒、文化遗产等,客观地理清越南历史文化的脉络和一些基本问题,准确地归纳出越南文化的特点,并对越南文化的发
本书主要对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土耳其形象及其成因进行了论述。本书认为这一时期英国的土耳其形象话语的表述裹挟了政治、经济、宗教和外交等因素,以大卫·厄克特为典型代表的英国激进主义者建构了一个政治上和谐平等、经济上自由开放、宗教上世俗仁爱、外交上被动无奈的多元土耳其形象,由此构成了一种“反东方学”的形象话语。故而,新视角之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辑的关于考古学和古代东方文明研究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以中国东方地区和东亚地区考古学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14集收录18篇研究论文和3篇调查、发掘报告,内容涉及聚落考古、动植物考古等方面的研究。
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本书汇总编辑1978年至2018年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按时间顺序排列,总结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现为CSSCI来源集刊。创办20余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下,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影响。《民国研究2018年春季号总第33辑》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力争成为海内外民国史
本书是对汉以前东北考古研究专题文集,共收入论文40篇,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燕秦汉时期”“区域考古学文化编年与谱系研究”“其他”五部分。内容涉及考古学文化和史前聚落个案研究;区域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发展阶段和时空框架研究;还有对史前器具、陶器纹饰和刻划符号的解析。
《荆楚文物》是荆州博物馆编著的系列学术文集。文集融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主要收录关于荆楚地区(即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等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BR》本书为第3辑,收录了25篇研究论文和3篇考古发掘简报。研究论文涉及荆楚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楚文化研究、古文字学研究、文物保护以及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