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中国土壤中暗色丝孢菌进行系统采集、分离和分类研究的初步成果。全书在“通论”中介绍了此类真菌的经济重要性、研究方法、现代无性型真菌分类的主要根据、相关的术语概念,最后,列出作者们研究过的我国土壤中暗色丝孢菌93属的分属检索表。“专论”部分包含了对我国土壤中93属429种暗色丝孢菌的具体研究结果,每个种级分类单
本书记述了包括侏罗纪被子植物在内的早期被子植物化石,提出了一个可以在古植物学中应用的被子植物的定义,在种子植物的大背景下讨论被子植物的演化并对植物的演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第1章对被子植物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2章介绍了曾经被当成被子植物祖先类型的化石植物。第3章讨论了用来定义被子植物的特征,并建议选择一种作为判断化石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操作技术与研究方法。全书分为绪论、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组培实践和附录5个部分,共22章。绪论部分阐述了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应用;理论方法部分详细阐述了基本原理、相关技术操作、研究方法等内容;技术应用部分介绍了植物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培养、脱毒苗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
达尔文对花生物学的研究先后撰写了三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它们分别是1862年出版的《兰科植物的受精》、1876年出版的《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和1877年出版的《同种植物的不同花型》。这三本书分别围绕异花授粉、近交衰退和性系统多态三个关键的繁殖生物学概念,基于二十多年的观察、实验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在综合各方面的证据的
《植物组织培养》(第二版)包括概述和十一个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室的设计、建造及管理,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无菌操作技术,试管苗的驯化移栽,植物脱毒技术,花卉快速繁殖技术,蔬菜快速繁殖技术,果树快速繁殖技术,树木快速繁殖技术,药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经营与管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独立完成组培室的设计与预算工
本书主要介绍了亚洲区域热带雨林林冠附生的代表--鸟巢蕨的生物学、园艺学、生态学价值和功能,通过鸟巢蕨了解热带雨林空中花园的奥秘,探明鸟巢蕨在海南热带沟谷雨林中的附生特性,包括生态环境特点、生态位及与宿主乔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鸟巢蕨在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探索人工栽培鸟巢蕨的基质适应性,为全面了解鸟巢蕨在热带
本书以馆藏标本为基础,对东北地区植物的产地分布进行了系统整理、制图,力图反映目前掌握的东北植物的县域分布状况。本书收录东北野生维管束植物153科788属2537种9亚种408变种147变型,记载了植物名称、生境与分布,每种配以其在东北的产地分布图,全面地反映东北植物自然分布状态。本书蕨类植物按秦仁昌教授1978年的系统
本书以东北地区野生植物调查为基础,补充了5年来东北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专项调查得到的最新物种照片和分布信息。我们对东北地区植物的产地分布进行了系统整理,编写成本图谱,力图反映目前掌握的东北植物的野外分布状况。图谱收录东北森林植物1000余种,记载了植物名称、生境与分布,每种配以该种植物在东北产地的野生图片,全面地反映东北植
该书记述了产于我国的马勃科和栓皮马勃科真菌9属53种.有线条图55幅、扫描电镜图版8幅,是对我国马勃科和栓皮马勃科系统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对一些食用和药用价值较高的种类还介绍了它们的子实体所含的主要成分和利用情况。书末附有重要参考文献及中名、学名索引。
本书以风积沙采沙迹地治理与植被恢复为主题,在对风积沙采沙迹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采沙迹地土壤复配改良技术方案,以及植被营建的水、肥、生长调节剂调控措施。本书是作者对多年来风积沙采沙迹地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为风积沙采沙迹地植被重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撑,对风沙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