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实践,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原则,研究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素质要素、主体构成和建设方略等问题;重点探讨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主导之维、规范之维和合力构建;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融入精神文明主体建设的实践方略。
本书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基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实践,以21世纪世界与中国“两个大局”为背景,全面深入探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命题。书中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线索,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时代之声、关注时代主题、解决时代问题,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演进、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廓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复合系统和内在结构,深入分析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辩证关系,全面系统阐述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勾勒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逻辑谱系,彰显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特征,
讲好中国公益故事:社会组织公益传播案例集
本书围绕“中国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一核心问题,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文件,厘清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轨迹,同时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治理的最新实践,概括与阐述党的领导、法治建设、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政府履职、基层治理的实践创新,并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炼,形成新时代国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实务》从调查农村社会经济问题或现象的需求出发,介绍了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基础知识、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主要类型、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基本程序、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及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内容;搭配数字资源(以二维码呈现),方便教学与温习。本书突出对调查方法和操作
明末清初以来,尤其鸦片战争之后,中西关系的问题是中国知识界急欲解决而又长期不得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书梳理了前辈学者对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三种处理路径:西化派、复古派和调和派,分析了其各自的独到和偏颇之处,尝试回到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张力源点,接续前辈学人的自觉探索和批判,重新审视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道路。 作者提出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到预算制定过程中,其预算制定走向了公开透明的模式。明明这些改革会或多或少地束缚地方政府的手脚,为什么它们愿意在预算制定中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这无疑是地方治理的迷思。本书认为在这些改革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国家构建中的两大宏观进程:一是国家的集中化进程,在财政领域体现为财权的
本书是国内首部公开出版的专题研究“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的著作。书中用大量的案例、翔实的数据,对上海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纪实性描述和系统性分析,对上海市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挖掘。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满足上海市老龄人群“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
本书所收入的论文为2017~2020年高校社会工作老师和实务工作者基于实施三年的实践研究项目写作的,内容包括生态移民社区的文化能力建设、地方性疾病介入、低保家庭青少年的社会救助、婴幼儿家庭照顾情况的改善、改善亲子关系的剧场实务手法的探索、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干预、服刑人员亲子关系的修复、残障服务,以及精神障碍康复者家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