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云南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全面系统的综合科学考察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6个部分,共22章,从综合评述、自然地理环境、植被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社会经济及管理评价与建设等学科领域,分25个专题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为综合评述;第二部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等研究;第三部分为植被与植物资源,包括植物
本书以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为例,采用了2006-2019年观测数据,分析了CO2和CH4通量变化过程及其影响机制,不仅为我国人工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林业生态工程效应评价内容。本书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A06081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
本书介绍了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背景、主要阶段、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并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了典型退耕树种的固碳特征与影响因子,阐明了退耕还林工程土壤固碳速率和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深层土壤固碳效应,进一步以甘肃、宁夏和河南三个地区为例分析了省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固碳效应,采用Meta分析揭示了全国退耕还林工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防护林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基于防护林生态学必须依托防护林工程而发展的特点,在明确防护林生态学基本内涵与范畴基础上,确定了防护林生态系统区划/构建理论与技术、经营理论与技术、效应(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理论与技术等为本书的核心研究内容。全书共5篇11章,包括绪论篇(第1章~第3章)、防护林区划/构建篇(第
本书共分9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云南哀牢山-无量山综合科学研究的成果,包括自然概况、植物和植被、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本底与生态系统功能、地质-地貌特征与特色资源、典型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及脆弱性评价、历史文化景观、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设立及其对策研究。哀牢山-无量山综合科学研究成果可为全面推
本书是对新时代木质基前沿新材料开发与利用新近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凝练之作,聚焦于木材科学基础研究理论的突破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系统性地阐述了木材科学领域的前沿发展。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涵盖了木材超分子聚集体、木材分子结构解译、木材仿生学、木材拓扑学、特殊功能木材、纳米纤维素、木质气凝胶材料、木材碳学、木材增材制造、仿生胶
本教材以锯材干燥为主要研究对象,内容包括木材干燥介质与热媒、木材与水分、木材干燥过程的物理基础、木材常规干燥设备、木材常规干燥工艺、木材干燥过程控制及其他特种木材干燥方法的原理、设备和工艺等。本教材是在现有教材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各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实践经验编写的。
全书主体内容除绪论外,分为理论篇、布局篇、体制篇和案例篇,共计4篇18章。其中理论篇包括概念与内涵、自然保护地理论基础与构建中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布局篇包括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自然生态地理区划、自然保护关键区识别、国家公园空间布局与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体制篇包括创建设立与规划设计制度、生态系统管理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共两章,主要介绍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分类、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变迁规律,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分布、成因及危害,以及荒漠化与防治研究的内容、风蚀沙漠化与防治、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等。第二篇共两章,介绍了荒漠绿洲过渡区防护体系的构建。第三篇共10章,基于实际监测评估了防护体系防风阻沙效益。
本书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FERN)及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的森林生态站水、土、气、生长期监测数据为核心,通过跨平台的协同合作与资源整合,辅助收集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样带调查数据、控制实验、遥感等数据,分析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过程与功能状态、历史演变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