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地理学和生态学理论出发,在总结河西走廊绿洲区生态安全状况基础上,针对绿洲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和进展;简要介绍河西走廊绿洲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本底及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方法分析了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重点介绍了通过不同模型实现绿洲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实现路径
西部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主战场。新时期,应以西部生态安全与其他安全要素的协同保障、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关键技术和模式研发等为重点方向布局科技力量,为西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西部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综述了科技支撑西部生态系统保护修
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重大生态工程成效科学考察的总结性地理学和生态学专著,亦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与优化体系研究之大成,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编著。全书共7章,通过对青藏高原重大生态工程综合考察,掌握高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进展、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追踪生态工程区生态格局与服务变化轨
本书通过选取典型的乡村小流域为研究案例,系统介绍小流域面源污染分析和水环境模拟的过程和方法。包括从流域水体污染监测点的选择和建立,水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到如何应用不同的方法综合评价流域水体水质;如何结合野外试验观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等研究手段分析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污染物负荷,到运用GIS技术和不同水文水质模型模拟小
湖泊生态修复是指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的基础上,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改善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生态保护行动。本书在调研分析白洋淀底栖生物群落变化的基础上,对白洋淀底栖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原位修复策略。本书揭示了白洋淀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与分布特征;讨论了影响生物群落生长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构建了白洋淀
本书包括资源环境遥感的理论基础、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专题应用四个部分12个章节。第一部分介绍资源环境遥感的定义、资源环境遥感的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遥感探测的基本原理(第1和第2章);第二部分介绍资源环境遥感数据获取的平台、传感器与遥感数字图像的特征、存储和显示(第3~5章);第三部分介绍遥感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方法,包括校
《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第三版)通过对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与安全科学的融合,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探讨了人的心理与生理过程,研究了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律,从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的角度分析、预测和引导人的安全生产行为。《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第三版)共分8章,分
环境监测实验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实践必修课,是环境监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理论知识与环境监测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桥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环境监测实验》共分四章,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实验内容涉及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介质中典型污染因子的常规监测及生物监测技术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模拟设备实训、科技创新训练等内容,着重介绍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独立进行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水质指标测试技术、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这些实验内容既有代表传统水处理技术的内容,更体现现代水处理技术的实用性和以及在污水处理方面的进展与实践紧密结
全书共分5章。第1章论述了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渗透、滞蓄、面源截污等关键技术理论、工艺及应用实践等概述;第2章论述了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包括低污染水深度处理、分散式点源污染处理、截污纳管等关键技术理论、工艺及应用实践等概述;第3章论述了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清淤疏浚、底泥修复、固化稳定化等关键技术理论、工艺及应用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