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工程的科学实施与系统管理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本书全面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在长期开展碳减排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的碳减排系统工程理论、技术及实践体系。上篇围绕碳减排过程中面临的短期减排与长期减排、局部减排与整体减排、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发展与减排四大均衡难题,创建了碳减排系统工程理论,简称“时-空-效
本书是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展示,共35章,介绍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项目的组织机制和实施过程,分析了北京、天津、太原、济南、新乡、西安等33个城市的“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典型案例,厘清了各城市大气重污染特征和综合成因,梳理了各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特色举措并开展了措施评估,从重污
本书介绍了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阐述了大量在工作和实践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国际经验,包括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及类型、污染物归趋和迁移、水文地质、法律经济和风险评估等基础内容,以及场地特征识别、修复技术应用等实践案例,同时围绕可持续性修复进行了前瞻性理论方法和经验介绍。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并开展全领域、全链条减碳行动,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本岀从区域视角出发,系统测算多区域尺度碳排放效率,凝练总结全球、OECD国家、中国省域、黄河流域、中国城市、低碳试点城市、资源型城市、三大城市群等区域碳
本书主要面向河流健康、生态流量保障及生态调控等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需求,分析水电开发条件下河库系统特征及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的生态需水问题,探讨生态需水保障对象及其需水特征,揭示典型河库系统生态需水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高坝大库、山区小水电等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的生态需水核算方法,构建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生态需水
本书面向国家“金课”和环境类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时代需求,进一步梳理、凝练和概括相关知识点,增加较多新案例和学科新成果,侧重讲好生态文明与中国环保故事,力争体现基础性、系统性、衔接性、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方面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全书共7章,包括环境介质及性质、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化学污染
先进的环境分析技术对认识环境问题、筛查新污染物、揭示环境规律和环境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共分十二章,突出当今环境分析需求的特点,注重将先进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除第1章外各章结合知识点设计了“思考与习题”,对读者深入学习有启发意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共包含17个实验,主要内容既包括消毒与灭菌、光学显微镜使用、培养基制作、无菌操作、细菌染色、菌体大小测定等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内容,又覆盖了水体沉积物、空气、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检测,以及微生物生化性能检测、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丰富,兼顾微生物学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
本书是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新形态教材,介绍了数理统计分析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和软件操作,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数据科学的融合。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数据描述性分析及探索性分析、科学绘图、环境数据分布与假设检验、参数及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降维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特
本书系统全面地归纳建筑室内供水安全现状及供水管道微生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阐述供水管道微生物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解析冬季供暖期和夏季高温期建筑室内供水管道水体滞留引起的细菌微生态变化特征,阐明建筑室内供水管道中真菌微生态对滞留的响应,分析突发藻类污染影响下建筑室内供水管道中细菌微生态的演替特性,探明硝酸盐及天然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