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继《故事法则》之后,以古今中外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为实例,讨论具体案例中故事学发生原理、运作机制的专著。内容包括《西王母形象变迁与“层累造史”的减法问题》《织女的身世、容貌与婚姻》《梁祝故事是怎样结尾的》《刘三姐传歌路线》《端午的恶日传说与辟邪法门》等。
本书是著名学者扬之水在先秦文学史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基于对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学家经历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断回溯原文的方式讲解人类文明初开、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先秦时代的文学脉络。本书论及《尚书》《山海经》《楚辞》《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穆天子传》等先秦时期重要文学著作的写法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书中所记皆是作家熟悉的生活,写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是对荏苒光阴的凝望与回眸,也是对旧日时光的追忆和提炼,更是对自我生命旅程中深度追寻。全书分为四辑,以爱为背景,展示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万物之间的依存和关照。一物一屋一村庄,爱山爱水爱万物,万物有灵、万物有爱,爱在山水人事间;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主要分为“人间纪事”“思古之情”“习以成俗”和“五味六和”四辑。本书聚焦20世纪80年代舟山群岛中的某个海岛,主要讲述一个人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座岛屿一片海域的纠葛与爱怨。从物质和社会组织形态、精神文化等各个层面,倾情刻画-一个小岛的往昔生活,岁月风情。这里,除了可聆听个人的心灵私语,还可与时代的
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所选小说大多是乡村题材,作者用准确生动的文笔给读者展现出广西桂北乡村被样的风情与民俗画卷。小树立众多的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故事极富感染力,妙趣横生之余又令人唏嘘啼泪。
本书收录作者近几年创作发表的中短篇小说12篇,其中中篇小说3篇,短篇小说9篇。小说以生动的形象、呼之欲出的笔触描写了农村底层人民的生活。这12篇小说中塑造了中国底层社会集中典型的人物,叙述了这些人物的生活,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意味深长,充满哲理。
本书分为书影篇和心流篇两部分。书影篇选用经典的现代诗、古诗词,融入”我”的视角,改写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散文;心流篇则以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我”为中心,通过”我”的所见、所思、所悟、所梦,突显出亲情、乡情、怜悯和梦想等宝贵元素。书影篇和心流篇两部分皆由”我”做载体和桥梁,将现实和幻想、古典和新潮等矛盾对立的元素连接在一
这是一个发生在科学实验室里的童话故事,斑马鱼小Q(或优优),果蝇飞飞,小鼠奔奔,线虫爬爬,是遗传学家心目中的“四大神兽”,其中的小Q特爱臭美,成天搔首弄姿,直到有一天一只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从她身边飞过,被亮瞎了眼后变得闷闷不乐,一天到晚想着自己怎么样能像萤火虫一样发光。传说中遗传学界有一种将别人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技能的黑科
本书是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燕赵中文学刊》的第2辑,分为四个板块:文学理论与批评,主要涉及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云南想象、《英国病人》中的意象等;比较文学与跨界研究,主要涉及《说文解字》中有关兔文化的掇遗、《日本灵异记》对《冥报记》受容与变容、比较文学视域下中国语境的构建、胡适的科学观;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乡邦文
冯梦龙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戏曲家,长久以来学界对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其文学作品上。作为一位高产的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文艺创作都是在其文艺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研究冯梦龙文艺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家很少总结自己的文艺思想,冯氏也不例外,他的文艺思想散见于其作品中。本书对冯氏零散的文艺思想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