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关注干预对象的日常生活以及项目实施者、地方官员、居民等不同地方行动者之间的互动行为与社会关系,并以民族志方式展现和剖析发展干预的地方实践,揭示在宏观干预条件下发展项目是如何进入当地居民每日生活并*终得以成功或失败的地方逻辑;通过对地方行动者之于发展干预的解构、内化、重塑过程的分析,试图对发展干预者的角色、功能,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历史时期,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本书主要针对我国转型现实进行跨期研究,梳理就业质量的变化轨迹与发展趋势,以期寻找提升各地和个人就业质量的可行路径。本书首次利用跨期数据对我国就业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在研究思路、分析模式、指标确定等方面具有创新性,而对就业质量影响机制和
本书选取1966~1976年中国青年的性恋与婚姻为研究对象,探察他们的私密生活同政治运动的迎拒向背,试图勾勒“文革之子”这代人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历史轨迹。书中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城市青年的欲与爱、城乡青年的择偶观念与行为、农村青年的彩礼与婚礼、知青的“婚”与“不婚”。
2014年,同济大学社会学系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启动了“社区研究与社区规划”课题,从社区健康、社会融合、社区认同、城市更新等角度,对上海市居住型社区进行研究。本书汇集、呈现了第一阶段的调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学科交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分为热点舆情、社会舆情、传媒舆情、城市舆情和企业舆情五大部分,十七个报告,内容包括:“周永康被立案审查”的民意舆情;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民意舆情;“国庆65周年”网络舆情分析等。
《社会建设研究》是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创办的院刊。本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在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阵地,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社会建设的文献参考。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6-2010)》的栏目基本与前三卷保持一致,设有“研究综述”、“研究成果选介”、“学术团体、学术组织及学术活动简介”、“学者简介”及“附录”5个栏目。与前三卷有所不同的是,本卷年鉴将“重要文献”栏目调整至附录部分。本卷年鉴的“2006-2010年中1
《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批准号10AZD021)的结项成果,抓住了"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这个主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从而为民生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视角、方法和范式。本书选取了当下人们最关心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
作为人类社会演进的指示器,休闲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休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从跨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学术对谈的方式,探讨休闲理论,剖析休闲现实,尤其是中西方在休闲意识和休闲行为的异同,以期为理解和促进中
《社会学论丛: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为基本背景,聚焦于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各种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开展经验研究,收集到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相关社会学理论概念的指导下,对青年的就业、职业和工作、青年的婚姻和家庭,以及青年亚文化、青年与宗教、青年与教育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