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墓葬壁画整理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以汉唐河西历史为主轴,以汉唐时期河西墓葬壁画及出土遗物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将汉唐时期河西墓葬壁画置于中国古代墓葬绘画发展演变及该时期河西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
本书选择法门寺金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艺术学的角度对法门寺金银器的历史背景、艺术外显、艺术内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全书围绕法门寺金银器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机制这一论点,构建起时间(年代)与空间(区域)多维度的比较系统,对法门寺金银器的造型艺术、纹饰艺术及制作工艺三方面进行了详尽地梳理与分析。
本书通过淮海地区4省15家博物馆的80件套青铜器(其中55件为珍贵文物,29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阐释解读了商、西周、春秋、战国四个历史时期淮海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和历史变迁,揭示青铜时代中国东部的淮海地区由夷到夏的融合过程。
《中国简帛学刊》是由山东省社科研究基地聊城大学简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刊发简帛文献文学研究、简帛文献文本整理、简帛与传世典籍的对读研究为主,适量刊发简帛学人评传、简帛学术史梳理等相关研究内容,力图为海内外学者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园地,以推动简帛学特别是简帛文学及简帛与传世典籍的对读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新疆考古》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的学术集刊,共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10篇,内容涉及新疆地区奇台县石城子遗址、阜康市白杨河上游墓群、阜康市四工河墓地、阜康市泉水沟墓地、阜康市黄山河水库墓地、伊犁州G218沿线(新源段)墓葬、伊犁州墩那告诉公路尼勒克段沿线、察布查尔县阿布散特尔墓群、呼图壁县呼图壁河Ⅱ号墓群
《成都考古发现.2019》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19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考古调查、发掘简报21篇,包括成都市双流区北郊村、金沙遗址“金煜”地点、金沙遗址“百仁幼儿园”、青羊区文家街道乐平七组商周遗址、金牛区抚琴路战国墓等先秦时期遗存的发掘材料;成都市金牛区王家碾墓地、金沙遗址“置信金沙园”地点北朝墓、武侯区音乐坊晋唐
全书900余万字,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
《辽金历史与考古.第十二辑》涉及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研究、文物研究、碑志研究、综述等5个栏目,刊登辽金史研究原创性学术论文36篇。其中,考古发现与研究论文6篇,包括辽代墓葬考古发掘简报、辽金墓制与城址研究等;历史研究10篇,多结合传世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对辽金史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文物研究8篇,对近年出土的辽金文物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辑的关于三代考古研究的论文集。第九集包括考古新资料,理论探索,历史、考古与文化,手工业研究,学术史,考古方法与技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七个板块,收录了该研究室在职人员和中外其他科研单位学者的论文45篇。
本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以时间为脉络,详细梳理了从宋至元磁州窑各时期、不同窑口的代表性瓷器,包括白地黑花、绿釉、白釉、黑釉等不同品种的瓷器,并搭配图片,图片清晰精美,展现了磁州窑的独特魅力。本书不仅是普通的图录,也是图片与论文相结合的一次尝试,每个单元搭配相呼应的论文,以图引文,以文释图,使读者能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磁州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