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文献学刊》是以华侨华人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化、学术性专题学刊,内容包括华侨华人文献研究论文,立足于手华侨华人文献基础上的华侨华人社会研究论文,以及华侨华人文献评介,新近出版的华侨华人研究书籍的书评,各地华侨华人文献典藏机构、华侨华人研究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回应了社会对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期盼,从多学科的角度阐释了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把握了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与现状,明确了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若干关键问题,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与障碍,借鉴了国外
近年来,社会组织在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过渡安置以及灾后重建三阶段中有着上佳表现,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历时以及横向比较的视角出发,透过统计调查、案例研究以及比较等方法,本书深入剖析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震灾、雅安地震以及鲁甸地震中社会组织参与的实践,以及与政府合作的模式,试图全方位勾勒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的场景,进而在
本书以制度变迁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为指导,结合京院30年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分析了改革进程中事业单位呈现的工作环境与权力关系,并剖析了其中体现出来的基层治理的制度逻辑。
本书是一本研究虚拟社会管理的理论专著。作者从管理哲学的视角,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虚拟社会的本质、特性,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了虚拟社会的管理方法,为虚拟社会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建议。
在中国抗日战争艰苦的1939年,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益世报•边疆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文章,后引发了“中华民族”定义的激烈争论。直至今日中国的“民族构建”究竟应当以“中华民族”为单元,还是以56个“民族”为单元,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本书汇集了围绕1939年这一议题发
本书搜集和整理了有关拉美华人社会的中外文资料,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对1847—1970年拉美华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转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概括总结,其中关于拉美华人秘密社会的研究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拉美华人既具有中国农民的乡土意识,又兼有少数种族的弱势群体心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他们
经过30余年的经济改革,当前制约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瓶颈是生产要素市场。作为生产要素中*为核心的部分,劳动力的跨地区配置受到了户籍制度的制约,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来梳理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一步的改革找准方向。基于这个目标,《迈向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户
从发展干预社会学的角度看,生计重建是诸多社会行动者之间相互协商和博弈的过程。本书借鉴发展干预社会学的理论,对Y库区移民在补偿安置阶段、后期扶持阶段和遗留问题处理阶段的发展干预与生计重建进行解构。*后,通过对移民发展干预过程的分析,提出坚持发展干预的系统观、规避“文化识盲”问题、增强移民的参与和谈判能力等建议。
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芦山强烈地震是继“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发生在巴蜀大地的又一次巨灾,是对中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又一次重大考验。本书作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巨灾应对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