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民族经济学为主线,辅助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研究民族地区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该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民族八省区经济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有针对性地从实证角度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作者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作为
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著作。书中在评论分析西北内陆省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存在的不足,提出内陆开放型经济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长效运作,需要国家推动、市场驱动与东西联动,形成内陆地区与沿海沿边地区协调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体系;探讨构建了西北陆路、空中、网上“丝
中心—外围是空间经济学的基本模式。中心的向心力越强大,从外围集聚的生产要素就越多。而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中心,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边缘区都是其中心点外围。省际交界区很容易成为经济发展的洼地,就好比一口大锅的锅底。如何破解洼地的发展困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本书以苏
本报告在回顾西部大开发20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今后一段时期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出持续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的根本出路。围绕新时代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出了六条举措: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逐步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二是围
本书为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2019年度报告,以产业安全为主题,在对北京市金融产业安全、北京市公共服务产业安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创新模式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产业转移与发展所涉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动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领域的核心和热点安全问题进行聚焦研究,旨在为各产业防范风险提供理论依
本书是2020年度首都经济蓝皮书,(2019年度蓝皮书已在人大社出版)。本年度报告聚焦2020年首都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探究处于复工复产关键过渡期的北京新经济、延迟恢复和基础再造的北京经济、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的北京经济。
绿色发展是西部退化土地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可持续土地管理是西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路径。2013年4月9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二次科学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会议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土地退化导致的损失已相当于全球农业领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
为提升乡村国土空间生态、景观、社会、产业等多功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本书尝试将风景园林和土地资源两个学科交叉结合,探索部分特色乡村居住空间景观要素整治方法集成应用,选取部分典型案例提炼整理集成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的景观要素整治技术和手段;拟定不同产业类型的乡村产业空间整治技术路径,探索产业空间整治的模式;
本书基于世界典型国家减贫的实践案例,从贫困成因、减贫措施、重要经验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总结其特点及教训,提出对我国未来减贫的建议。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在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贫困问题的产生机理及解决路径,为我国现阶段尤其是2020年之后的减贫实践提供参考。
本书是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研究——以西藏为例》(项目编号2018-GMA-003)的很终成果。根据课题组2016年以来多次对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阿里等五地市的调研,本书从西藏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西藏农牧区贫困特征及致贫机理,阐释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实践的具体做法、农牧区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