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
本书由创作篇、感想篇和反响篇三部分组成。创作篇主要由歌舞剧《情系塞罕坝》剧本及参与节目创作的11名教师讲述他们如何用舞蹈、歌曲、情景表演等艺术表达方式诠释塞罕坝精神。通过创作歌舞剧《情系塞罕坝》,众主创思想认识得到的启迪和艺术教学水平得到的提升。感想篇主要是参演歌舞剧《情系塞罕坝》的师生讲述,如何深入理解塞罕坝精神,融
本书用图画的形式,以真实故事为脚本,讲述了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温暖故事,其中有自由自在、亲近人类的流浪猫,有悉心陪伴老人的宠物猫,还有受到伤害却依然相信人类的被救助动物;它们是在城市中顽强求生的奇妙生灵,是人类的伴侣宠物,更是难得的治愈帮手;它们彼此相亲相爱、共渡难关;它们与人类守望相助、相互慰藉,它们用自己的单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是其多年来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每一辑收录的论文,大部分都是当年或头一年在东方文学相关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最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东方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本书是第10辑,分“作家作品研究”“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学”“泰戈尔诞辰16
本书以元代翰林国史院作为考察对象,分上下两编:上编制度篇,梳理翰林国史院的兴建沿革、基本职能等内容;下编文士活动篇,探讨翰林国史院在元代文学与制度之间的错综关系,是首部关于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代文士活动的研究著作。本书一方面再现了元代空间统合与族群互动的时代风貌,并借以观察元代知识精英跨地域、跨群际互动的新历史格局;另一
何为现代国家之正途?关于这一话题的纷争与沉默,牵动当今世界格局,影响每一个人。中国对法国文学的多元解读,反映出关于中国社会现代性方案的多元想象。不同想象间的张力,演化为围绕法国文学展开的论争。本书以1917—1937年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的法国文学论争为主轴,借助论争中的关键词,重构法国文学在1917—1937年中国的接
"这本教材主要是让同学们明白中华传統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创造的根本,是民族历史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与形态的总体。这门课程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有着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体,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
本书是对清代说唱文学“子弟书”的专门性研究,在全面搜访、查阅公私所藏子弟书文本的基础上,考察和著录了国内外各重要藏馆和藏家收藏的子弟书文本,梳理和总结了以往的子弟书研究成果,发掘和利用了一批首次披露的子弟书文献资料。本书对现今所知的所有子弟书文本做了编目、版本考订、辑佚等工作;从内部而言,考证了子弟书的起源、名称、作者
飞机就快要降落在旧金山SFO机场了,林立国这一路上被邻座孩子的哭闹声吵得睡不着觉;他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毕竟离开硅谷也一年多了。这一年来他可谓是周游列国,在巴黎、佛罗伦萨和罗马放松一下心情,在印度修练瑜伽和冥想,在拉萨放空自己,还在天府之国隐居了几个月,刚回到北京,林立国就接到约翰教授打来的电话。约翰教授是林立国在斯坦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唯一中文刊物,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发行量较大的一种。本书是第25辑,设立“前沿理论思潮探讨”“中外文学接受与诠释”两个栏目,共九篇文章,站在国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对当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关注和研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