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0年
廖永松、张宗帅、韦鹏著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介绍:顺安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石山王国之称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里资源极度匮乏的贫困山村,通过2017年的驻村调查,课题组分析了贫困治理过程中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理论难题与实践困境。总体上看,顺安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扶贫脱贫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景阳村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滇桂黔石漠化区的毛南族小山村,景阳村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典型的大石山区贫困村。本书力图围绕景阳村的贫困和脱贫,尤其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情况,描述村庄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理清其扶贫与脱贫的过程、机制、障碍等,评价其精准脱贫和可持续脱贫效果,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与精准脱
本书稿致力于探究,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和基层治理何以实现齐头并进的路径摸索,并尝试提供若干基于地方经验之上的分析性概念暨命题,例如,小镇大村、联村成片、乡村地域活化,以及乡村治理转型及其之上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土地要素的利用创新与对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稳步前行等判识。具体涉及到村庄分化和城乡互动、乡村产业
本书主要梳理了民国时期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李安宅、卢作孚、朱友渔、雷洁琼等名家对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思想贡献和实践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农村发展实际,通过自己研究团队亲历大量的实践研究以及相关农村社会工作议题的介入探索,找寻适合当前农村发展的介入路径与方法,以期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落地有所启发并提供借鉴意义。探寻农村社
本书总结了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及其模式,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对全球耕地资源丰沛国的耕地保障程度及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的投资潜力进行了评价;在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保障手段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状况与特点以及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的风险与防范,并以中国在柬埔寨的耕地投资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针对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区
本书是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果之一。本书运用产业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方法,首先从供给和需求的宏观视角对云南马铃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相关方法从多层面、多维度对云南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既从全国范围比较了云南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又从云南范围分析评价了各地州的情况,还专门对云南冬马铃薯的
本书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实证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农户和政府两大实施主体对气候变化的行为感知、粮食安全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气象数据,综合运用SPSS、GIS等软件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等影响的内在机制和传导机制,建立统计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