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是双年度系列报告的第四期。本报告的主题是,在外部冲击下,全球价值链如何发生演变,以及如何使之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报告评估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新冠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以及更广泛的贸易壁垒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上传递与积累。报告分析了能源供应链、半导体价值链等备受关注的热点。报告指出,全球价
本书考察了1862年至1937年日本对中国长江流域扩张的过程,讨论了其间日本在长江流域设立租界、从事军事侵略与经济扩张等问题,分析了日本势力在长江流域的变化及中国民众的反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低碳创新观的社会建构,应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重要导向,实施低碳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低碳创新型国家,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低碳创新型经济;培育低碳创新社会氛围,构建低碳创新型社会;营造低碳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低碳创新型文化;强化生态环境技术创新,构建低碳创新型生态环境。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本书以本体安全感与居民典型消费行为为研究主题,利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本体安全感威胁情境下的居民典型消费展开研究,系统分析了居民的本体安全感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本书从理论角度梳理了本体安全感威胁情境下居民从众消费、稀缺性消费、健康消费、体验消费和仪式感消费五种典型消费行为,并且从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学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安排,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多年来,全校高度重视,上下齐力参与,真心真情真意助力弥渡脱贫振兴。2020年,弥渡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定点帮扶工作也进入新阶段。值此定点帮扶弥渡十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帮扶工作办公室)集文成书,回
欠发达地区脱贫后,产业发展面临生态约束的特殊性及绿色增长的现实性,本书从绿色转型的角度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U形曲线关系进行了验证,并将产业结构纳入生态约束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探究欠发达地区U形曲线拐点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资源承载力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本书不仅为生态约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以及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集刊鼓励经济史学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深入剖析历史上诸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相适应,实体经济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立坚实物质技术基础的重任。因此,关注到全球垄断-金融资本主义风险传导、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赋予”我国实体经济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中探究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系统性方案。本书整合了从经典到当代马
现代化既是一个世界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它不仅改变了18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人类发展、生态文明和国际体系的变迁,同时有助于文化多样性长期存在。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某种现代化建设,都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一个发展目标。2022年8月,第四届世界现代化论坛线上举行,论坛设有“创新驱动与现代化”“科技创
本书以发展的空间性为切入点,立足国内外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系统阐述发展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学科地位和性质、理论基础和研究主题,并从生计、贫困与发展,工作、就业与发展,卫生、健康、灾害与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与发展,产业、贸易与发展,资源、环境与发展等方面,系统阐述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及全球的发展时空变化规律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