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通化市自安山城2004年、2007~2009年、2013年三个发掘阶段所获得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对自安山城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比对、研究,提出对山城的年代、地位、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新认识,并运用植物考古、金相学等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获得的植物遗存和铁器进行分析检测,开展多学科研究。研究表明自安山城的始建年代应不晚
本书为2017~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二)——后屯墓地战国墓葬考古发掘报告,是后屯墓地考古发掘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500平方米,发掘了战国时期墓葬231座,为了解和研究通州地区考古学文化内涵,特别是探究汉代路县故城形成之前的区域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2017年11月,为纪念南海Ⅰ号沉船发现三十周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了“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亚欧国家的考古学家代表,以及国内各地专家学者齐聚海陵岛共襄盛会。本书集中选录会议中的精华发言和学术文章,以南海Ⅰ号沉船的发现与研究为切入点,广泛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水下考古、水下文化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学者以及相关考古学者的论文集。本书从科技考古的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我国近些年来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多种科技考古方向的研究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包括植物考古、木材分析、人骨考古、食性分析、动物考古、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玉石器考古等。同时,有学者对人骨考古的古病理学研究和实验室考古
本书是对秦始皇帝陵一号坑新出土大型陶质彩绘兵马俑保护修复技术的总结,系统介绍了考古现场出土文物应急保护、信息提取方法、科学检测分析、病害认知类型、保护修复过程、数字化辅助修复研究及制作工艺探讨等,以典型的案例互补复杂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
本书是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机务维修设施项目的考古发掘报告。东庄营墓地是2017年9~11月为配合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机务维修设施项目而进行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600平方米,清理明、清时期墓葬228座,出土了陶、瓷、银、铜、骨器等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时代特点鲜明,为北京地区明清时期墓葬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了解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2期。主要收集考古学理论方法、文物研究等的相关学术论文。本期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古学视角下城四家子城址变迁、唐关中地区夫妻合葬墓中的合葬行为考察、邓县学庄画像砖墓乐舞画像砖考释、泽潞地区隋唐五代墓志盖摭议等内容,涉及城址、墓葬、建筑、瓷
本书从秦始皇的平定天下,到汉武帝的放眼世界,“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始于秦而发展于汉,对当时的国际社会(以商贸和文化交流为表现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汉代疆域辽阔、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推动着汉帝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扩展着其影响力。中华民族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凝聚继而崛起,国家意识逐渐凝聚,文化自信不断加强。秦汉时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舞钢大杜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遗迹与遗物,其中遗迹单位101个,包括灰坑71个、瓮棺18个、窑址5座、房基5座、沟2条,以及丰富的陶、石、骨器等遗物。遗存年代相对集中,文化性质比较单纯,属于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从早、晚两段遗存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了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舞钢大杜庄遗址较为单纯的王湾三期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由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共同合作的项目。 米家崖遗址是黄河中游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遗址年代从早到晚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段时期,一是为半坡文化晚期遗存,二是为客省庄文化遗存。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米家崖遗址及其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玉器及少量的玉器、牙器等,除了陶器之外,骨器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