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龙江医派丛书”之一。是王若铨教授潜心研究《黄帝内经》50余载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的总结。全书分为医家传略、学术思想、论著选粹、黄帝内经讲稿四个部分。“医家传略”介绍王若铨教授习医、从教概况;“学术思想”重点阐述王若铨教授研究《黄帝内经》的特点及学术主张;“论著选粹”收录王若铨教授《黄帝内经》研究的相关论文;“黄帝
中医有十大经典,《伤寒论》是其中的一部。本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校注。本次点校即以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明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缩微胶卷本为底本。加入历朝历代、不同流派中医大家、名家对《伤寒论》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现代的一些新研究,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伤寒论》人员的参考书。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下简称《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在中宣部支持指导下,由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该项目被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中。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医学。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信仰和比类取象、司外揣内的认识论
全书设立八个专题专题一中医学哲学基础及其临床指导意义专题二证与辨证专题三临床思维与认知方法举要专题四气血津液理论与临床专题五藏象理论与临床专题六病因学及发病学理论与临床专题七病机理论与临床专题八中医治疗学思想及治法原理
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金匮要略》为蓝本,精选原文,并做名词解释;图解示意以图表形式提炼要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解疑部分旨在解答学生的疑惑;拓展部分,旨在与伤寒论中相关内容做对比。本书适用于高等中医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复习中医经典的临床中医师阅读。
本书内容包括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预防养生等方面,按十四周、八个阶段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本书各章节知识重点附有总结图表,每单元内容后配有自测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以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顺利跨入中医之门,培养其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兴
本书将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做了整理,用400余幅清晰的图片将取穴方法准确地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能直观形象地学习杨教授的取穴经验并运用于临床。全书分16章,主要介绍了全身十四经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近400个穴位的取穴方法。本书内容翔实,直观易学。
浙江医经学派是浙江籍研究《黄帝内经》群体的总称,自宋至近代共有50余位著名医家,撰著《黄帝内经》研究相关的著述60余种,存世约35种,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者也有近20种。本书是按照《内经》学术传承的脉络进行梳理,分上编与下编进行研究论述。上编总论浙江医经学派的由来,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主要代表医家及其学术传承,主要的学术思
《金匮要略》病因学说上承《黄帝内经》病因学说之奥旨,下开陈言三因分类之先河,在中医病因学说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金匮要略〉病因学研究》沿用《金匮要略》的篇章形式,选取各章节中与病因相关的条文,分列古代与近现代医家对条文的注释并加以评述,继而对各篇章疾病进行病因方面的总结性分析,再列医案加以佐证,
拍打方法简单有效,又便于操作,身体很多部位的病痛,通过拍打就可以达到缓解甚至治愈的目的。本书告诉读者什么是拍打养生;拍打养生有什么好处;如何利用拍打养生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通过拍打养生调理体质,让身体保持平衡状态;拍打身体各部,缓解局部不适感;利用拍打解除小疾小病的困扰。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居家拍打养生使用,也可供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