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两篇,上篇总报告和下篇专题报告。总报告阐述了我国粮食作物产业发展状况、粮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制约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及对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调整设想等;下篇专题报告
本书从我国农业的实际国情出发,选择拥有大农业、大基地、大企业的中国农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培育中国国际大粮商的必要性、可行性、经验借鉴和中国特色,顶层设计培育中国农垦国际大粮商的路径依赖、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为加快培育中国农垦国际大粮商提供解决方案。
本书全面覆盖了涉农经济组织会计业务核算的各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企业会计概述、种植业企业会计核算、养殖业企业会计核算、林业企业会计核算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
本书不仅阐明了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特殊性,而且揭示了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中老缅交界区、缅老泰交界区等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被变化的动态特征,更填补了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空白,为摸清澜沧江流域土地资源家底和湄公河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提供了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
本书作为首部研究中国永佃制度的大型专著,采用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纵的方面,就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衰亡的全过程,勾画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从横的方面,就其形成途径和不同类型、流行分布和地域特点,永佃权的权利习惯和性质,永佃制下的主佃关系和地租剥削,租权、佃权的市场买卖和地权债权化,以及永佃制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本书是对卜凯20世纪20~30年代原始调研资料的整理与汇编。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数据来源与简介,主要介绍卜凯数据的来源,以及数据调研的内容、地区及样本量。二是数据说明,主要包括名词定义和度量衡转换说明。三是统计数据,主要以数据的形式展示农户的农业生产生活状况,包括:农户经济、农业经营、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农民消费、农村社
本书是对中国土地覆被数据生产所涉及的分类系统、信息提取方法、不同区域尺度监测成果的总结,介绍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技术生产中国土地覆被数据的技术方法,同时提出面向碳收支与生态评估需求的分类系统,并根据建设完成的2010年土地覆被数据集,采取全国—大区—典型区—分省逐层递进的方式,全面展示中国土地覆被的基本特点。
本书在阐述土地利用与规划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多年科研积累,探讨了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农村居民点整治、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研究,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土地利用与规划理论与实践,为内蒙古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实施做出贡献。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农业现代化的再认识与再思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目标模式;土地制度、农村人口退出与农业现代化;从农村人口退出的视角看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历程和土地制度法规政策演进等。
本书主要从农村社会经济的个体单元农户微观层面,研究了农户生计的内涵与构成、农户生计活动的选择与决策过程,分析了山区农户的生计选择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多维贫困情况等;围绕农户生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西部山区农户如何利用森林资源、农民对林业管理制度及生态保护政策的态度与行为;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公平、效果与效率进行了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