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生态用地网格化管护的理论方法和示范应用案例。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研究;生态用地遥感信息提取;网格划分与编码;生态用地信息网格化管护模型构建与技术研发等。
我国有18亿亩耕地,其中有78.5%的中低产田(约14亿亩),旱地占50%以上(9亿多亩)。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是我国第一大粮仓,广大的中低产田是我国的第二粮仓,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希望田野。本书第一部分是在国家层面研讨了中低产田第二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经济和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二部分介绍
本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演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起以“环境-行为-组织演进”为基本结构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从形成、成长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和机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广泛吸收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演
本书是面向国家农村空心化困局,着眼地理学综合视角,系统研究中国农村空心化过程、格局、机理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一本专著。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方案;国内外农村空心化及农村资源环境研究进展;农村空心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理论解析框架等。
本书以“政策供给-绩效测量-影响机理-时空效应-政策优化”为研究主线,通过构建自主创新政策量化分析的”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力度”(简称“T-O-P”)三维分析框架,全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主创新政策的供给特征与演进路径;以OECD绩效审计的“4E”评价框架作为识别自主创新政策绩效的关键测评维度,采用量表调查法,
赞比亚是较早吸引中国农业投资的非洲国家,也是国际上有关中国在非洲“圈地”等迷思涉及到的比较集中的对象国。本书重点关注了在赞比亚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对外来农业投资的需求度,各个外来投资国的奖励性机制、进入公司的规模大小、运转模式(包括土地使用的性质)、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包括贡献)等,尽量完整勾勒出非洲国家农业发展与外来投
在莫桑比克和巴西,一些社会组织和社会运动联合起来,支持那些为正义、权利和食物安全以及国家主权而进行的抗争,而巴西在莫桑比克的合作和投资根本上产生并影响着这些抗争。本书对巴西在非洲的合作和投资的动机及实际行动做了分析。为了进行相关分析,书中展示了数据、信息并分析了巴西在非洲的农业合作和投资。它以巴西与莫桑比克以及日本与莫
本书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民纯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分析》《水稻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中国台湾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论农垦国有农用地模拟股份制》《正确认识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农民合作视
本书分为土地工程原理概述、土壤发生过程、土力学、土工结构承载力、水力学、孔隙介质水运动原理、胶体与界面化学、遥感与测控、自然资源平衡和生态系统与环境承载力等部分。全书理论涉及理学、工学、农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体系中的原理。
本书以满足生物立地条件和人居生存环境安全为主要原则,融合基础理论与原理,建立土地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与施工、后期评估与管理措施设计的科学基础。全书共三篇,分别为工程基础、土体有机重构和配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