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建立在作者近20年科研和教学工作基础之上,全书可分为四部分。第1章为第一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基本概念、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基因型值和广义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第2~6章为第二部分,介绍双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两个座位的基因型理论频
本书概述了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分布、类型、特色,介绍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在玉米农家品种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本书选录了375份广西玉米农家品种,包括普通玉米192份、糯玉米141份和爆裂玉米42份,同时展示了每份玉米农家品种形态特征的图片,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利用价
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的支持下,作者团队对部分综合性状优良、栽培范围较广的食用菌品种及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分析与评价。基于上述调查和鉴定评价编写本书,本书共三章,分别介绍了广西食用菌种质资源概况、栽培食用菌种质资源、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图文并茂,详细描述了每份种质资源的采集
本书概述了广西杂粮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优异特性,选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两个项目收集的高粱、谷子、?子、薏苡、籽粒苋和荞麦种质资源265份,对每份资源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利用价值加以详细介绍。
本书概述了广西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的分布、类型、特性,以及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书中选录了386份栽培稻资源和59份野生稻资源,介绍了每份资源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并配以相关性状的典型图片。
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与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本书对获得的大量调查数据、鉴定评价结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全书共九章,第一章概述了广西蔬菜产业基本情况和广西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概况;第二章至第九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在2015~2018年实施上述两个项目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保存”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相关研究工作,本书概述了广西花生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历史来源,以及普查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情况;选录了223份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花生种质资源,图文并茂,介绍了它们的采集地、类型及分布、主要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作物品质分析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与测定分析方法。首先总体介绍了作物品质分析的主要内容、作物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嗜好作物的品质指标及分析方法。本书融合理论与实验为一体,既有系统性的理论介绍,又有具体的实验操作,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系统实用,并附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第二版)》以培养厚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目标,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改和补充,系统地介绍了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大量例题展示了方法的应用。《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第二版)》共15章,包括田间试验概述、试验资料的整理与描述分析、概率分布、统计推断、χ2测
作为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社会网络和推广服务在农业技术采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利用实地调查数据,深入探析社会网络、推广服务在农户技术采用不同阶段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提出激励农户技术采用、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政策建议,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广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