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呈现了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的演进历史和基本面貌,揭示了不同时期的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是中国藏学研究领域第一部较为系统梳理和阐述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历史的论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探讨了南梁精神形成的背景、发展历程、实质,深刻阐释了南梁精神的丰富内涵,即“面向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守信念的崇高灵魂、顾全大局的党性原则、求实开拓的创造精神”,并结合实际论述了南梁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从国家角度看,县级政府具有“接点性”和“执行性”特点,县级政府治理能力实质就是其制度执行力。本书对“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西部地区H县政府治理能力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以期为西部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本书是考察明末清初遗民文人生活与谋生的学术专著。本书以方文和朱彝尊的经济活动为个案,探讨易代之际,社会矛盾复杂、文化多元的环境下遗民文士的不同选择及其社会影响。明清易代后,桐城方文坚守遗民节操,以行医授徒求取生存。他和许多遗民和入仕新朝的文化官员保持密切关联,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文化归属。方文矢志不移,用一生的代价完成了一
《公众廉洁感知、满意度和政府信任关系的实证研究/光明社科文库》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廉洁感知是三维度的。《公众廉洁感知、满意度和政府信任关系的实证研究/光明社科文库》初次探索并验证了廉洁感知的结构维度。以往对于廉洁感知大多都是定性的研究,运用定量的方法,采用调研实证分析进行论证的极为少见。《公众廉洁感知、满
本书讲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信息传播优势,实现红色文化有效传播,以更好地构筑人们的精神家园,坚守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
本书着眼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情境,引入政治过程论并进行本土化修正,构建了适用于解释农民工集群行为的分析框架。基于2013年深圳市坪山新区和2015年河南省叶县的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从代际、区域的时空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农民工集群行为的总体现状、代际特征、区域差异,识别了集群行为高风险群体,探讨了意愿产生和行为实施两阶段的
本书是一部着重考察社会治理体系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的著作。书中分析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和运行过程,探讨了社会治理赖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社会治理中的权力、规则、道德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把握了社会治理体系及其功能的变动。书中探讨了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控制模式向合作模式转
在今天的全球风险社会和中国高风险社会中,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如果说风险社会意味着一个时代性的转变,那么人类如何与风险、灾害、危机共生,就是这个我们时代最为重要、紧迫的研究主题。本书由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风险、灾害、危机的跨学科研究。
科举制度的实施场所——“贡院”,何以在考官与举子的笔下成为“棘闱”?考官与举子,在他们所谓的“棘闱”的空间里,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产生了怎样的互动?由此,表征着“礼乐”“求贤”的科举考试,实质上又是一种怎样的行动?本书借助空间社会学、心态史学等理论,在研读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空间的建筑学原理,指出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