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既有企业年金亟待改革的事实—奠定企业红利年金制度的合理性—讨论企业红利年金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分析红利年金制度的可行性—探求红利年金制度的可操作性”的研究路线,以“劳动力资本化之制度安排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红利年金与企业年金的比较分析,研究“两金”双轨并行的可能性。其后,剖析红利年金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并分别从
本书回顾中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变迁,遵循共享发展理念设计统一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该模式取消城乡户籍和职业身份的界定,在参保人群、参保方式、统筹层次、政府责任、领取年龄、保障水平方面实行全国统一,提出尽快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办法、制定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立长效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等措
本书使用人类学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对国内外话语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分析建构语篇系统分析理论框架,整合话语分析理论、批判话语分析及社会文化研究,总结中国当代农村商业保险销售中的语言使用策略和方法,并对其内在动因进行探索。本书对农村保险销售语体特征、模式、劝说策略、身份建构及其内在社会文化动因的描写和分析,丰富了对中国农村现实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逐渐面临年老、疾病以及意外伤害等风险的扩大化,OECD国家大多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国家,面对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抚慰等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不少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财政津贴等方式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以应对新生的失能风险。其中,英国、法国、瑞典、瑞士等二十多
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意愿,由于非本人原因而失去工作而无法获得维持生活所需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自建立到发展,一直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历次重大经济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的失业
《北大保险时评(2017—2018)》汇集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致力于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的教师、博士后和博士生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发表在《中国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及部分发表在其他报纸、刊物中的时事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探讨中国保险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保险市场的新趋势和新动态等热点、重点话题,挖掘
近年来,社会各界一方面为社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提升而欢呼,另一方面又诟病社会保险缴费水平高压制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消费的增长。为从根本上理解乃至澄清这一矛盾,需要真正明晰社会保险的实际缴费和待遇水平。在现代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是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收入分配视角探讨社会保险缴费和待遇水平对于让全
本书着眼于风险变迁和治理变迁,考察公共风险治理格局变迁的发展趋势和公共风险的行政化管理与公共风险商业化分险的关系,从理论上对保险与公共风险治理进行历史考察和整体分析,解析保险与公共风险治理的关系,系统探求保险协同治理公共风险的内在逻辑和制度诉求。同时,本书还就浙江省内社会管理创新运用保险的实证,做出一个基本的调研和分析
本书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2015~2050年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二是对实际缴费率、覆盖率、平均替代率的变动进行分析和预测;三是按照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对2015~2050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四是对延迟退休、名义账户制、财政补助等措施对企业职工养老保
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致力于保险、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研究的教师、博士后和博士生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发表在《中国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专栏及部分发表在其他报刊中的时事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探讨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动态,关注新环境下中国保险市场的焦点问题和重要政策变迁,解读保险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