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除绪论外,可概括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病因、病机及防治的认识,中医学对养生与康复的认识四部分。第一章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学习中医学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说理工具。第二、三、四章为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和养生与防治原则。
本书是对《伤寒论》的白话文解释,编排上分为原文、白话解、解析,对一些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
《黄帝内经》是我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两部医学古籍之一,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被誉为医家之宗。本书是与CCTV10《百家讲坛》节目《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同步推出的科普著作。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任委员翟双庆教授结合30余年的研究心得,以《黄帝内经》对六气的认识为切入点
本书系统整理国医大师唐祖宣半个世纪来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摘其精要而成。全书共110万字,包括经方在临床各科的运用和中药的运用两部分,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国医大师唐祖宣的临床经验,突出了中医药理论和辨证论治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中医诊疗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正常人体学基础(第2版)(护理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正常人体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书共14章,内容有绪论、细胞、基本组织、血液、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能量代谢和体温、脉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
《黄帝内经》是现存古老的一部中医巨著,是业医者必须一生研读的经典。因此,成都中医药大学马烈光教授总结自己四十多年《内经》教学、科研心得和临床运用体会,本着对《内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深入浅出、阐发经旨的宗旨,编成此书。全书共分九讲,除一讲“概要”外,其余养生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
中医院校的师生以及临床的中医师本书主要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温病临证的内容,从临床方便实用的角度,按照六经辨治、杂病证治、差后调治及伤寒补遗进行归纳整理,删繁就简,突出主要线条,勾画出中医临床的主要框架。本书和《伤寒卒病新解》配套,新解重点在理解伤寒,新编重点在使用伤寒。
本书以快速、准确取穴为出发点,从基本的经脉循行路线入手,介绍了涵盖十二正经、任督二脉、经外奇穴等702个穴位的穴位位置、简易取穴方法和对症治病。一穴双图,既有经络骨骼穴位图解,又有真人图片对照;一穴双解,既有穴位的国家标准,又有简易取穴法的通俗讲解,帮助读者快速、准确找到想找的穴位,方便实用。此外,本书还给出针对常见疾
本书以口语讲解的形式,把金匮要略的内容编排成40讲,主要按照病证方药的内容走,以原文的叙述为依据,以临床的治疗为立场,注意从历史进展的角度,对相关的知识贯通,在讲解中插入4个话题,对整个中医临床的经典作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