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策划与管理》一书将会展策划与管理的知识体系以及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融为一体,不仅能够使读者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的理论知识,而且使读者具备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现代会展的策划与运作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会展业概述、会展策划、会展立项策划、会展招展策划与管理、会展招商策划与管理、会展的现场策划与管理
本书因而采纳思想史视角,以通过馆舍、馆藏和展陈等表达的知识结构为切入口,梳理博物馆在中国的诞生和早期成长历程。
媒介效果是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它是一个既悠久、又前沿而且充满争议的典范性课题。对于学者来说,媒介效果研究是一个令人着迷却又让人沮丧的领域,因为媒介早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但媒介的效果却仍然不易捉摸,显著效果极难观测。 《媒介效果与社会变迁》是一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十辑)》主要分为新闻传播史论、新媒体传播、媒体与社会、国际传播、国际视野等几部分,汇集了新闻学与传播学历史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论的深度,又注重实践层面的观照性,既有钩沉爬梳的史学发现,又有当前媒介环境下媒体与社会变迁的前沿思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重点探讨了数据新闻,全面剖析国内外数据新闻研究现状、数据新闻前沿实践动态,展示数据新闻发展**图景。书中“2015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聚焦“互联网+”时代媒体品牌的再造与发展,圆桌对话分别围绕“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构建”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品牌再造”主题,就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媒体品牌构建之间的平衡、“
本书主要研究1949~2009年我国编辑学诞生60年来,编辑学从无到有,编辑学研究由浅入深,经历从懵懂迷惘、矢志探索到高歌猛进、成就斐然的历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编辑学研究60年的演进路径、特征和意义,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年的重要论著、重要流派、重要人物、重要期刊、重要案例,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以及编辑学理论
本书研究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澳门新闻出版事业,研究的年限为1557年葡人正式入居澳门至1840年,时间跨度近300年,包括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和罗明坚的宗教出版活动、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宗教和新闻出版活动,以及林则徐和马礼逊的译报活动等。本书在廓清历史疑团、填补中国新闻史上澳门部分的一段历史空白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总
本书“专题策划”重磅推出由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撰写的《新媒体与中国社会发展》一书精编,介绍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发展历程的方方面面。“学术沙龙”重点关注新媒体环境中商业营销模式的转变以及人际传播方式的变革。“个案研究”分别以移动社交工具陌陌、移动微视频应用美拍和百度贴吧、新闻网站和网络宣传片为例,从多元视角对新媒
《新中国新闻论》探讨了新中国新闻业的一些关键议题,包括历史与现实的十个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十个话题。作者对新中国纵横交错的新闻脉络及其层峦叠嶂的社会动因,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剖析和阐发,深入系统地揭示了新闻业六十年来的风雨兼程和运行规律。全书内容丰赡,涉笔纵横,思之回味无穷;更兼言辞真挚,正心诚意,文笔清新,读之赏心悦目。本
本书从“媒体融合”和“数字化传播”的视角来切入,阐述当今媒体融合的机制、特点、历程等。自传播学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领域发展至今,其传播思想、传播形式、传播媒介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且对社会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新闻传播的生产流程、传播结构、管理体系、知识框架等也随之发生改变。作者在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