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近代中国公共文化》是关于近代博物馆的一部专著。近代,随着博物馆在中国的创建,便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使命,它们与美术馆、图书馆一起成为了近代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与近代中国公共文化》主要研究了近代博物馆文化,并对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创建、发展特性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力图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流中把握近代中
波兹曼大力批判电子媒介,直言在新媒介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垃圾”。他批评电视文化,批判技术垄断,认为唯有理解语言、媒介和技术才能解决当前社会的痼疾。面对电子文化大潮,他指出要用印刷文化对抗电子文化,进而实现社会文化的平衡。波兹曼洞悉电子文化所暗藏的陷阱,号召我们抵抗技术的集权统治,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以引领我们逃离陷阱。波
《电子信息技术3000问与答》为理工科大学生电子技术类课程、全国及各省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多种电子设计T程师和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训、认证的参考用书。《电子信息技术3000问与答》分上、下两册,其巾上册为第一至六章,下册为第七至十章及附录。《电子信息技术3000问与答》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元件、信号及基本电路、半导体器
《基于战略运算能力的网络行为模式研究》立足于网络环境,突出网络行为,从战略运算能力的角度,系统地研究知识型员工‘的网络行为模式。梳理和介绍国内外网络行为的概念、模型、影响因素,明确网络信息行为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分析知识型员工和战略运算能力(ASCI)的概念、特性、研究内容,探索知识型员工战略运算能力的
《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通过主流的检索工具、多样的信息资源、大量的检索示例、最新的网页样图,全面、具体、系统介绍分析与表达信息需求、选择检索工具、制定检索策略、评价与获取检索结果、调整检索方案、管理与利用检索结果等信息检索六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和内容,突出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素养与信息
本书共分十二章,均由从事文献检索教学的专任教师编写。前四章为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五章~十一章涉及各类具体检索工具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的介绍,第十二章侧重获取文献检索结果后如何利用文献的相关知识。力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高效地获取、识别、传递、处理和利用各类信息,并自觉应用于中医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与英语阅读/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由信息检索和英语阅读两部分组成,系统介绍了查阅各类化学化工类信息(期刊、手册、大全、文摘、索引、目录等)的方法与英文科技文献的阅读。信息检索和英语阅读两部分相互独立,这样既可以满足现在信息检索和阅读课程合一的需求,也符合信息检索和阅读分开单
近代社会教育是在现代化语境下兴起的救国思想。1928—1937年间,知识精英与国家政府联手将社会教育推至高潮。它以现代国民的培养与现代国家的建立为终极目标,希冀用教育的手段推动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本研究采取以小见大的叙事方法,选取北平地区民众教育馆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还原其工作情况以及演生变动,进而以它为切入点考察社
本书为有关编辑出版工作理论与实务的文章汇编。全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出版工作;二、选题策划;三、书稿审读;四、市场营销;此外,还收录了一些书评书介。本书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员工平时对工作思考和感悟的合辑。这本书的出版,有利于不同岗位、相同岗位的员工之间对相互工作内容和工作心得增加了解。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众声喧哗、异彩纷呈的时代,这一点在当时的报纸副刊上反映得淋漓尽致。杜威、罗素等来华讲学引发轰动,女学生苏雪林因一本白话诗集与一批“新名士”激辩,“性学博士”张竞生的爱情观引发了众多的非议和质疑,《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愤怒辞职……《20年代北京的文化空间:1919~1927年北京报纸副刊研究》试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