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卷科学基础》共13章,在回顾前三次报告中有关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的发展和认知的基础上,主要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个圈层出发,评估了各圈层变化的结论。《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卷科学基础》系统阐述了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大气成分与大气环境变化、天气气候事件变化、东
《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二卷上领域和行业影响、脆弱性与适应》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中国重点领域与主要行业的影响进行评估,重点聚焦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冰冻圈、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农业、旅游、交通、能源和制造业、人居环境、人群健康和重大工程等的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方面。根据已有文献和研究的程度,有些影响具有
《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二卷下区域影响、脆弱性与适应》在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上游、粤港澳大湾区、台湾和福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以及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各地区和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和未来风险,归纳、总结并提出
《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三卷减缓》共包括13章,涵盖了近期气候变化减缓的主要议题。《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三卷减缓》对2012年以来国内国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估,反映了的研究进展。《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第三卷减缓》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和驱动力,排放情景和路径转型,主要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是我国政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然而,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面向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本底特征、生态服务需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需求,以佛山市顺德区为案例,系统梳理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勘
《环境学基础》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共分十一章,包括绪论、全球环境问题、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与防治、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为了丰富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压缩课本容量,将每章节的延伸内容和知识要点系统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咨询项目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的主要研究总结。《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江苏省高质量协调发展为主线,在总结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启示的基础上,开展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生态资产的评估,分析了江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手册》继承“六五”至“十五”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吸收“十一五”以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成果,对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集成。本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单元解析归类、水污染负荷核算、水环境规划水质目标选择与核定、设计水文条件选择、水环境容量计算模拟方法
《关闭矿山地上/下空间资源定量评估与转型利用路径》是响应国家关闭矿山生态恢复与转型利用政策背景下企业迫切需求的一本理论融合实践的系统学术著作。以渭河流域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五个矿务局的15对关闭矿井为例,针对关闭矿山地表土地资源整治利用、地下空间容量与残留资源、企业转型途径、关闭矿山管理系统等主要问题,进行
将清洁生产的理念应用于材料生产中,实现污染控制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方法。而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本书共分5章,包括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材料清洁生产、材料清洁生产审核及案例以及材料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