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收集流域干支流1956~2010年长系列降水、蒸发、径流、输沙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水沙来源及气候的时空分布情况,利用水文法、水保法及VIC模型等方法对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水沙的影响做出了定量计算。
本书是在国家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以许昌市作为试点城市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4个部分。
本书主要从淮河沿海支流通榆河现有水资源水环境状况特征分析入手,分别研究了工业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臭氧、生物炭水质处理技术、污水尾水深度处理技术、纳滤处理重污染废水技术以及示范工程技术,构建通榆河水质-水量调度模型,评价水资源回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书主要研究了水资源使用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主要包括水行政管理主体研究、水行政管理体制研究、水行政行为研究、水行政许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河道管理与保护、水行政监督与处罚等几个方面。全书在内容体系上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针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矛盾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于2009年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针对我国特殊的国情、水情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需要探讨的理论方法以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应用问题非常多,也非常迫切。本书是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人水和谐
本书在介绍水资源概念、特点、用途、概况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然后系统介绍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和应用、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的评价和测算,水资源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针对南方湿润区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分布不均且用水强度高的特点,提出了至2030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阶段目标,制定了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及总量控制性指标,明确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及管理措施,制定了重点领域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提出了下游区域对流域入境水的水资源量和质的要求以及重点跨流域或区域调水方案。针
本书系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RF)项目“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成果之一。书中围绕真实耗水(ET)遥感监测技术,从遥感模型建立、地面观测与验证、ET成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尽论述,展示了ET监测技术用于北京市耗水管理中的丰富成果,并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GEF项目中的北京市耗水监测系统目前的运行和应用情况。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黑河流域蓝绿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